语文小常识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学习语文,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掌握其中蕴含的智慧道理。语文小常识,帮助你快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打开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词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语文小常识 ›› 词汇 ›› 文章正文

“行李”竟是由错别字而来

责任编辑:Ice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09:51 浏览次数:1059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33979

外出携带的物品被称为“行李”,怎么看都觉得不可思议。“行”,还能同“出行”挂上,而“李”,是一种果树的名字,同物品风马牛不相及。那为什么竟叫“行李”呢?原来这“李”是一个由错而别的字。
  人们出行携带的物品,通常都会打成包裹。行李者,即出行的包裹也。这包裹的“裹”字,是把衣服的“衣”拆开来,里面镶进一个“果”字。“果”表示它的读音,“衣”则表示这包裹里主要是衣服之类。所以“行李”应该是“行裹”(XINGGUO)。但是,繁体字的“”(LI),是“衣”字拆开来里面镶进一个“里”字。“里”同“果”有点像,又都镶在“衣”字里面,粗心人一看,会把“裹(GUO)”和“(LI)”看成一个字。也不知是哪位老兄,就把“行裹(GUO)”看成了“行(LI)”,同时也把“行裹”写成了“行”。
  我们汉字的所谓“六书”规则里有一条叫“假借”,即用彼同音字代替此同音字。例如古文里面的“蚤”有些就是“早”的假借字。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说”,就是“悦”的假借字。“行裹(GUO)”既然被写成并念成“行(LI)”,有人,例如《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可能嫌那个繁体的“”字写起来麻烦(那时的字是刻在竹简上的),索性用“李”字来假借它。《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里那个烛之武劝说秦伯放弃对郑国的围攻,在说了其他的利害关系后还说了这样几句话:“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之往来”,“行李”两字就这样出现了。可能因为左丘明是一位公认的“大家”,《左传》又是经典;“大家”和经典都写作“行李”,“行李”就这样被固定下来了。
  “行裹”(GUO)——“行(LI)”——“行李”,由错而别,像蛹变蛾一样,就这样完成了。虽然蛹同蛾很不相同,却有轨迹可循也。(秦海)

返回〖语文小常识〗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