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小杨是一名13岁的初二学生,因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暇管他,从小由奶奶养大。奶奶视小杨为心肝宝贝,给他很多零花钱。整日零食不断的小杨因此养成了爱花钱的恶习。小学时,他经常因为钱不够花而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进入初中以后,小杨开始经常说谎,好发脾气,不愿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批评,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好支配和指责同学,缺乏同情心。有一次班级大扫除,他故意将水泼到清扫过的地面,还哈哈大笑。为此,同学们都远离他,他几乎没有朋友了。
分析:许多心理障碍根源就在儿童时期。
小杨到底怎么了?他的父母焦急地找到咨询师,询问中充满着困惑和无奈。咨询师告诉父母,孩子目前的情况属于“品行障碍”,很容易导致成年后人格变态和犯罪。
的确,心理异常、人格变态与恶性事件及犯罪关系密切,人们普遍对心理健康开始关注,“抑郁症”,“焦虑症”大家已经不再陌生。然而,儿童心理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殊不知,许多的心理障碍根源就在儿童时期。
生活的艰苦,感情的折磨使一些人走入歧途,行为失控;而大部分人可以调节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掌控复杂的事件;更有不少人激励和升华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重新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了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佼佼者……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遭遇,人生境况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强弱”和“人格的健全与否”。而决定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健全的决定因素在于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时期心理是否健康。
重躯体轻心理,重智力轻能力,导致青少年心身发展不和谐。
现阶段,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时间、金钱和心血”,而事与愿违的是,“中国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如此多的问题:自私、任性、好吃懒做、不讲礼貌、没有规矩、缺乏理想……”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常合并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任性娇气、脾气暴躁、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在独生子女中较为突出。当今独生子女教育,重躯体轻心理,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开发,忽视人格培养的倾向极为严重。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有较好的智力水平,胸襟开阔,人际关系良好,情绪经常愉快,善于客观地分析所遇到的事情和问题,具有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毅力和能力。从儿童心理卫生的角度看,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实属必要,能使他们长大后,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戴尔& #8226;卡耐基对各界名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后认为,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是取决于他们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靠的是不凡的人格心理素质。因而有人说:“人格即命运”。也就是说,除了才华和机遇外,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