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有顽皮捣蛋、小错不断的特点。家长既不能放任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也不能为了培养好习惯,而来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这样只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甚至南辕北辙的后果。诚然,父母也是有脾气的,对于孩子的顽皮会出现忍无可忍的心情,但是家长还是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不对孩子采取严厉打骂的教育方式。那么,家长此时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针对这种现象给家长提出6条建议。
1.诱导总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恐吓会让孩子产生无谓的惊慌,哄骗会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打骂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所以父母要减少负面教育方式,应该多给孩子正面诱导。指出孩子错误之所在,并指导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如果孩子做对了事情,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表扬与鼓励,而不是因为犯过错,家长连做对的事情也吝啬赞扬。
2.严厉的惩罚不能阻止孩子做错事。陈鹤琴认为,大凡小孩子不会无故作恶,作恶的原因大多是由环境造成的,例如做父母的对孩子太严厉,孩子做错事后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严厉的惩罚只会让孩子当面怕家长,但这种效果是暂时的,发现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仍然会失去自我约束力。
3.考察孩子究竟有无过失。陈鹤琴举了一个事例:有个孩子听老师说脚骨折可以再接,就回家把一只鸡的脚骨折断,正想方设法为鸡接骨的时候,被妈妈发现了。妈妈见状拿起一根尺子就向孩子头上乱打,边打边骂:“你这个贱东西,为什么好好儿把一只鸡的脚骨折断了?”骂毕又打。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看见孩子做错事,首先要考察孩子究竟有无过失,如果不论青红皂白,逞一己之怒,就去鞭挞孩子,孩子是不服气的。
4.不要当别人面责罚孩子。无论大人孩子都有羞耻之心,如果父母当着别人的面骂孩子,他就会感受到莫大的耻辱。更加严重的是,频繁骂孩子之后,他就不以为耻,成为顽童。因此,陈鹤琴建议家长:“做父母的要责罚孩子不如背着别人的面来得好。”
5.早上和晚间不宜打骂孩子。陈鹤琴发现有的家长白天打不成孩子,就在晚间补打。但是晚间打孩子害处很大,孩子不能安稳睡觉,甚至做恶梦;早上打孩子害处更大,使孩子一天心神不宁。所以,陈鹤琴说:“做父母的不宜打小孩,早晚更不宜打孩子。”
重责其事,轻责其人。陈鹤琴说一个孩子拿了别人的铅笔,父亲发现后就骂他:“你是个贼,你是个下流东西!倘使你下次再去偷,我就把你的十个手指头个个割去。”这个孩子虽然被父亲骂得昏天黑地,但不仅没有改过,而且变本加厉。陈鹤琴认为孩子应该批评教育,但这位父亲批评教育的方法是错误的。他说:“子女倘使事情做不好,就骂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他的人格。”否则孩子破罐破摔,从此堕落。如果做父母的只是就事论事,那孩子以为不好的事情,而非其人,孩子更愿意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