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家长们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等孩子成长到一个阶段以后,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家长们有后悔的地方吗?以下是一位初二孩子的家长分享孩子成长过程中想重新来过的方面。
曾经,信誓旦旦不走应试型教育的路,要按科学合理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她真正地德、智、体全面发展,如今,孩子快14了,才发现自己走得仍然是那条恨得咬牙切齿的寻常路,当然,是身不由己。深深反思后,我得出这样一些结论,供家有小学五年级以前的家长参考。
先介绍一下我的孩子:女孩,小学就读某民办外国语学校,初中进市中区某著名公立中学,古琴、国画均十级,学习成绩中等偏上。
结论一:要把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与中学教育一般的高度。
很多家长认为,小学阶段教育只要把学习习惯培养好就行了,是不是名校、名师不重要,有这样看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这里问题就出来了:一是你能否碰到负责的老师,或者你遇到了负责的老师但教育水平的确不高?二是做为家长的你能否基本做到以下几点:
1、至少二周一次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全面情况
2、小学一年级天天守到她作作业并且限时完成
3、小学二年级开始频繁让她背好的句子并且进行抽背还要与她讨论
4、她每天收集的错题,由你来监督重做情况
5、陪她尽可能多地接触大自然,并跟她一起玩耍,有意在玩耍中激发她的各种兴趣
如果你做到了,你的孩子想不优秀都难?可问题是绝大部分家长由于客观主观原因做不到,那就只能靠老师。老师要求严,水平高,孩子至少可维持中上,但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从女儿初中里的学生看,公立名校出来的孩子对应试教育的适应程度总体高于其它学校的孩子。以我的孩子为例,小学六年,每次成绩也还不错,开家长会老师都说好,到现在才知道那是民办学校老师不太敢管(怕投诉),所以孩子行为比较拖沓、做事粗心,不严格要求自己,到了初中,一下子进入应试教育环境,简直是极不适应,整个初一就在脚不沾地、赶天赶地的状态中匆匆渡过,初二上期刚开始适应,又加了物理,下期又地理生物中考,又是赶天赶地渡过,莫名其妙地,就初三了,再一看同学,凡成绩好的必须是自学能力强、计划性强的孩子,而这个自学能力、做事有计划性完全是小学阶段培养的,中学再来培养必须会如同我一样极度极度辛苦。
结论二:学奥数是必要的。
成都教委禁奥那一年,刚好是女儿五年级完的时候,于是她乐得不学了,进了初中,发现150分(A卷100分B卷50分)的数学题中,B卷很多都要用奥数方法解题。所以,女儿的数学一直就在125左右徘徊。说到这,不得不说成都教委害人不浅,越改越乱,只治标不治本,典型的官僚!
结论三:初中想上公立名校,孩子和家长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私立学校一般住校,家长的辛苦度要减少很多。所有的孩子,除了拔尖的和太差的这两个极端,绝大部分孩子普通的,家长一定要认识这点。在公立名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会被带入一种着急、恐慌的气氛,特别是初一刚开始那二三个月,家长都会有种崩溃的感觉:学校的信息一天若干个,有说成绩的,有说纪律的,有说行为习惯的;大到期末,小到默写的成绩排名更是铺天盖地,还有老师给家长布置的各种作业(主要是监督孩子背诵、改错、笔记整理、听读、听写等),不能完成的,小则发信息批评家长不称职,大则请你到学校陪着孩子完成……,再牛的家长,这些时间也多半是乖乖的。说实在的,我以前还真没想过初中生活如此辛苦,当然,这跟我家孩子的自学能力、规划性不强有关。再说孩子,中学孩子可能是当今社会最辛苦的一类人,早上7:30出门,下午7点到家,8点到11:30甚至12:00做作业、看参考书,改错题等等(当然,抄错题这一类事情就只能家长做了),连锻炼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玩耍时间。我孩子属于瞌睡多的一类,中午在学校得趴一会,晚上回家吃了饭还得睡个30分钟,时间就更紧了。
四、不要报过多补习,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是自我消化的时间。
这个不用多说,家长都懂。
总之,小学阶段完成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学一大堆特长,这两个能力培养好了,不仅使中学时期的孩子和家长都轻松,也必将使孩子受益一生。道理大家都懂,实实在在做得到的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