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哭诉
“我真不明白, 辛辛苦苦养育她,供她花钱供她上学,怎么换来的竟然是她这么大的仇恨呢?我真是伤心啊!”昨天,秦皇岛市海港区的杜女士拿着14岁女儿写的日记,对记者诉说了自己的伤心与困惑,刚一开口眼泪便流下来。
1月14日上午8时30分,记者应杜女士的邀
请来到她家。这不是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从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的房间里,记者能够感受到女主人的勤勉。杜女士向记者出示了女儿的日记,杜女士说:“女儿今天上午去学校看成绩,估计到中午才能回来。”
在杜女士女儿惠惠的日记里,极少出现“妈妈”二字,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一个“她”字。在2003年10月16日,她写道:“看着她一张一闭的嘴,我真想拿块大胶布把它封死。让她唠叨吧,最好是磨得嘴上起了泡,呵呵……”翻过两页,惠惠又写道:“……每当这时,我就想,头上的吊灯怎么不掉下来?最好砸到她头上,把她砸晕了,再也不用来说我了……”除了这些,惠惠还画了很多她妈妈嘴歪眼斜的漫画,一旁的杜女士边流泪边对记者说:“我有那么丑吗?”
杜女士说,因为女儿经常跟她闹别扭,学习也越来越差,同事出主意让她偷看女儿的日记,她于是发现了这些内容。杜女士说,偷看日记不对,可没办法,日记给她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
杜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都是生意人,因为工作忙,女儿惠惠从出生起即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并且在爷爷奶奶那儿读了小学。直到上五年级,他们才将惠惠接来一起住。从那时起,杜女士就发现女儿跟父母都不亲热,不喜欢说话,性格孤僻胆小。而且听不得批评,父母如果说得重了点儿,她就狠狠地与父母对视或顶嘴。
专家支招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韩教授说,造成惠惠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隔代培养”。隔代培养的孩子由于受到老人过度的保护,听不得半句指责,回到父母身边时,一旦被父母管教,就觉得无法忍受。如果父母再不注重方式方法,就会导致更多的冲突,以至于让孩子心怀仇恨,心理发生扭曲。
韩教授说,现代父母要消除与儿女的矛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树立“向孩子学习”的意识。让自己变成孩子,以欣赏、赞美的态度对待孩子;二是要有“与孩子交朋友”的愿望,与孩子平等对话,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三是经常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搞活动,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四是有规律地召开家庭计划会,以半月间隔为宜,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彼此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