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儿子从公园放风筝回来,路过水果店时儿子嚷着要吃小芒果,想起妈妈也挺爱吃新鲜的小芒果的,便满足了儿子的要求多买了几个。一到家,儿子迫不及待地拿出芒果,我清洗干净后放在桌上,说了声:“妈妈,您过来和孩子吃芒果。”便开了电脑准备工作了。 只见儿子挑了一个最大的芒果正美美地吃着,而妈妈则在一旁随时为他剥皮、擦滴下来的果汁……一个,两个,全然没有想到身边的外婆。在电脑旁工作的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对儿子说:“你怎么只顾自己吃,不给外婆吃啊?”儿子理直气壮的一句“外婆说,省着给她宝贝外孙吃呢!”差一点没把我气死。
案例分析:平时一家人都以孩子为中心,特别是外公、外婆,对孩子体贴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些年来,外婆为他忙前忙后,在他身上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时候他却连最最基本的、应有的孝敬之心都没有。我真觉得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
但是我又该怎样引导孩子孝敬长辈呢?经过和家人的商量、讨论后,我们决定在“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长辈的好习惯”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的意见,尽可能按他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长辈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长辈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要逐渐改变孩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长辈的关系,知道长辈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2.让孩子了解长辈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以前,我们都不会让孩子知道自己工作情况,知道长辈的钱是怎样得来的;而孩子呢,也只知道向长辈要钱买这买那;我们常会认为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想想,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长辈呢?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长辈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长辈的感激和敬重。
3.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长辈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孝敬长辈的一般要求是:听从长辈教导,关心长辈健康,分担长辈忧虎,参与家务劳动,不给长辈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长辈;当长辈劳累时,应主动帮助或请长辈休息一下;当长辈身体不适时,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也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长辈的观念:“长辈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4.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5.让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时的幸福感。不让孩子觉得孝敬长辈是一种强迫性的劳动,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孝顺之举本应发自内心,岂能被迫地表达?在棍棒威逼之下是不可能培养出孝心的。孝心,只有在家庭融洽的氛围中,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在爱心的驱使下,慢慢地养成,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旦孩子表达了孝心,我们应该及时表现出欣慰和满足,必要时还应给予必要的鼓励,让孩子觉得孝心的表达非常值得,非常快乐,非常幸福。毋庸赘言,孩子若能怀着满腔幸福感一次次地表达孝心,那么,离这一传统美德的最终养成,已经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