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是人的一种最普遍的生存形式。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已处在各种人际交往与关系的包围之中了。而小学时期是家长培养孩子与别人正确相处的关键期。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绪。不要忽视孩子的心里状况,碰到一些问题,我们要积极掌控,配合老师消除孩子的一些心里障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学会倾听孩子的烦恼,小学生由于心里发育不成熟,他们往往只看表面,这样就容易把事实和想象混淆。因此,家长应该做到多方面了解,在重视的基础上进行及时帮助和指导。
其次,孩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一些矛盾是及其自然的事。一旦情况出现后,最好让孩子自己解决。作为父母,要好好听取孩子的申诉,弄清原因、情节,引导他们采取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法解决。
第三,家长要指导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而不要因为同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就疏远人家。还要让孩子学会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物品,比如书、学习用具,游戏玩具等。家长要教育孩子有同情心,有爱心,使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第四,在孩子心目中,老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他有本领、有学问,老师的权威地位在孩子心目中达到高峰,以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父母。孩子对老师的以来是他们乐于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父母应予以重视,在孩子面前充分维护老师的威信,而不能随意说三道四。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敏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有时也会因老师无意的疏忽而受到挫折,甚至长期不和谐,造成不爱学习的后果。若家长发现这种苗头,要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及时地改善师生关系。
当然,由于范围的局限,小学时期孩子所接触到的大多数是他们的老师和同学。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交朋友太多,影响学习。因此,家长应该给予科学指导,由亲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到老师和同学,这是一个长期的转变过程,还要不断逐步社会化。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只有具备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长大以后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