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百科

孩子是父母的勋章,如何让这枚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每一对父母都在思考的事情。来家教百科,教您科学、轻松的教育您的孩子。

家教启示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家长类专题 ›› 家教百科 ›› 家教启示 ›› 文章正文

如何回答孩子对“死”的提问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03日 11:18 浏览次数:655 内容转自:jiatingjiaoyu.xiaoxue123.com
No.A56830

不少家长反映,和孩子谈论死亡是一件很难启齿的事,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   

一位两岁幼儿的家长回忆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我和孩子说,奶奶去世了,孩子问我,什么是“去世”,我说就是不在了。有一天,孩子杯子里的牛奶喝完了,她对我说:妈妈,牛奶去世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  

“孩子有一天突然问我,什么叫‘死’,我当时一愣,对他说,‘死’就是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很美,但现在你还不能去。”这位家长的孩子今年已经6岁了,但他不知道这样回答孩子行不行。   

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都是他不可能不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当他问及时,教育者如果避讳或显示出恐惧,孩子就会意识,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题目。然而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回答,他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解开这一疑虑。所以,大部分人只好以各种民间传说及迷信中涉及死亡的内容作为替代理解。  

那么应当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呢?专家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答复。   

4岁以前的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这个问题,除非家中或他的生活环境出现具体的死亡事件。  第一次主动发问死亡问题一般是4到5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人生的许多问题都表示出兴趣,与具体的死亡没有多大关系,而提问的本身也表示他的一种发育上的成熟。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死”只是一个词汇,他并不太懂这个词汇的含义,他能理解的往往只与他经历的具体过程相关。比如他在医院接触到过这种事情,就有可能把医院当做“死”的归宿了。看见骨灰盒,他会认为“骨灰盒”就是“死”的意思。   

6到7岁的孩子一般不认为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有可能会认为“死”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睡着了的现象,现在不吃不喝,不喘气了,过一段时间他还会再醒来。   

专家说,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当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教育者尽量不要主动向孩子解释这个问题。如果他问到了,一定要正面回答。回答时要简单明了,避免含糊不清和欺骗的回答,比如不要说“他走了”,“他睡着了”等等。当孩子没有正面问到的时候,尽量不要讨论这个题目,因为孩子的成熟度有异,教育者如果在孩子身心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到这个问题,反而会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惊吓。会引起谈论此类话题的较多机会是家中有宠物死亡,或在看电视的时候。  

教育者在回答问题前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因为你自己内心的恐惧和避讳,而不谈论这个题目。第二,当孩子来提这个问题时要认真倾听,从而判断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只要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那一点就可以结束谈话。判断时可用反问的方法,如“你说呢?”“你认为人死了去哪里呢?”“你认为天堂什么样呢?”这么做,有80%的孩子就会很满意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孩子经常提到的,就是问:“妈妈(爸爸或其他亲人),你会死吗?”因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还不成形,如果家长直接答说“会”,将使孩子误以为近期就会发生。所以在回答该问题时务必加上“要很老很老很老才会死”。通过多次强调“很老”这个字眼,使孩子觉得时间还很长,不会因为他的亲人受到死亡威胁而不安。专家说,我们成人往往会忽略孩子的视角,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一个初中生就已经“很老”了。   

如果家长自己处于悲痛之际,没有办法谈论这个问题时,就要跟孩子如实讲:我现在还不能谈,等我可以谈的时候再谈,好吗?切记不要做空口的承诺。专家表示这种特殊情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  

“死亡这个题目因为种种原因很少被公开谈论,如同性教育一样,死亡观一般也属于自学内容。因此往往会出现年龄与死亡观相矛盾的现象,如有的15岁的少年对死亡的认识不及一个10岁的孩子,甚至有的成人仍持有很幼稚的死亡观。这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社会学家和教育者的极大注意。”

返回〖家教百科〗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