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百科

孩子是父母的勋章,如何让这枚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每一对父母都在思考的事情。来家教百科,教您科学、轻松的教育您的孩子。

家教启示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家长类专题 ›› 家教百科 ›› 家教启示 ›› 文章正文

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03日 11:14 浏览次数:1428 内容转自:jiatingjiaoyu.xiaoxue123.com
No.A56828

今天,一个家长约谈了我,我们聊了他们孩子的一些情况,家长说起孩子时声泪俱下,让我特别的心酸。

他们的孩子是个女孩,是我们班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她今年六年级了,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悟性也很高,一点就通,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作文也写得特别好,内心世界特别的丰富。但不善与人沟通,喜欢我行我素,从其作文中透露出内心的压抑和郁闷。没有朋友,因为不善于交友,对朋友要求很高,稍有不如意就不再参与。每天都觉得自己不快乐,都觉得别人特别排斥她,内心极其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说话没有艺术,很冲,斤斤计较。

我从三年级接手这个班,就注意到了这个孩子,她妈妈第一次家长会后,泪流满面地谈起她女儿的情况,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帮助她,如课堂上鼓励她、课后找她谈心,创设机会让她表现自己,鼓励其他孩子与她交朋友,课间和她一起玩……但效果不佳,这孩子总是很难融入集体中,总是交不到朋友,还是那么孤单,我行我素。

一转眼今年已经六年级了,再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孩子到了初中,叛逆期到来时,也许会更加孤僻,更加不快乐。因此,家长约谈了我,想一起共商孩子的教育策略。

说实话,面对这对家长,我从心底里同情他们,他们也是文化程度极高的一对夫妻,可在教育孩子上却显得那么的失败。他们非常后悔没把孩子教育好,同时也对孩子的现状非常的无奈,感到无能为力了。

这么多年来对这个孩子的了解,对这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了一些认识。我觉得这个孩子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除了其天生的性格之外,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记得在一本育儿书上看到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这对家长在教育她的孩子时,有些方面做得不正确,如:

1.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对孩子,尤其是对孩子的前途和未来,哪一个父母不是满怀希望充满憧憬?希望孩子健康、漂亮、聪明,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成名成家,希望孩子当大官、挣大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所以,期望愈高则要求愈严,而我的这个学生家长,对孩子期望非常的高,以致于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原本来说,严格要求是家长教育孩子成人成才的必要手段。但凡事都有个度,严格要求有助于孩子成材,要求过严却常常适得其反。
    记得这个班的原班主任曾向我讲过一件事:刚上一年级时,老师们为了鼓励孩子的积极性,每堂课会给一些表现特别好的孩子发一些诸如“大拇哥”“小红花”之类的奖励。这个女孩因为性格问题表现不是很突出,因此没有得到这些奖励。后来这个孩子就向老师讨要,问其原因,说家长要求她必须每天得到“小红花”,否则会骂她,那老师肯定进行了一番教育,告诉她要自己争取。这孩子没要成,就发展到自己到讲台“偷”拿小红花……你看,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家长的要求过高,导致孩子采用了非法手段得到奖励,这与家长预期的目的一致吗?

这个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让孩子无所适从。当没有取到好的成绩,她就不敢向诉说,而选择压抑在心里,再加上本身性格上的内向,这样长久发展下来,孩子自然越来越不懂得与人沟通。

期望是爱,爱是没有错,但一旦期望成为了孩子的一种负担,一种包袱,我们孩子稚嫩的肩膀如何承担得起。以一颗平常心待孩子、爱孩子,也让孩子心平气和、轻轻松松的享受我们的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2.父母在教育上没有统一战线

大人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往往容易发生分歧,有时爸爸说要往东,而妈妈偏偏说往西,这样往往会令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才好。但孩子也会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会利用大人们对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去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也就是说,谁护着自己,他就倾向谁。比如说,孩子想吃零食,妈妈不同意,而爸爸说,“不要紧,就让他吃吧”。孩子得到了一方的支持,于是他的要求更强烈,不达目的不罢休。
  我以前认为在家庭教育孩子时,可以有意识地“你唱白脸我唱黑脸”,一个迁就、保护孩子,另一个则扮演严厉教育的角色。今天和这个家长谈完之后,认识到这对孩子是很不好的。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而这孩子就有这种倾向。这个家长(爸爸)对孩子的期望高,要求就严,在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在引导没有效果的情况下,爸爸会特别严厉地批评孩子,甚至有时会动手教育孩子,而妈妈此时总会站出来袒护孩子,说:“孩子还小,应该……”甚至有时还会和爸爸争吵起来。

他们说,他们在争吵时,有时就会发现孩子以一种很茫然、惶恐不安的眼神看着他们。因此,孩子在家中越来越不爱说话,越来越谨小慎微,即使爸爸妈妈后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孩子也不再爱说话,变得越来越内向。我分析,这孩子是为了避免让爸爸妈妈再吵架,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大人们发生争执。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返回〖家教百科〗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