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在每个家庭的显赫位置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几乎占去了父母所有的爱。家长希望孩子幸福、健康、平安、快乐,恨不得将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口中,以免外来的伤害。如果可能的话,家长情愿去替孩子对付一切苦难。然而却很少有家长认真考虑,如何使孩子学会生存。
生存需要面对困难、挫折、伤害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境。家长对孩子过分的疼爱,大大削弱了孩子适应生存环境的天然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都满街跑了,家长还追着喂水喂饭;孩子都升小学三年级了,家长还帮着系裤子;已是大学生的孩子,还不会点煤气 、热饭……家长们深陷于感情的旋涡,对孩子生存能力缺乏认识和信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替孩子思想、替孩子生活。
但生活是不能替代的,更不会按照每个家长的愿望顺心遂意。深受宠爱的孩子,一旦步出家门,将面对并不都充满着关爱和快乐的成长环境:一个在家说一不二的孩子,在幼儿园要面对几十个在家说一不二的孩子,或许还要面对严厉的或修养欠缺的幼儿老师;孩子上小学或中学,除了要对付繁重的功课,还要承受过早开始的竞争和成长中遭遇的种种问题。所有这一切,家长的庇护都是无能为力的。家长的责任不是如何保护孩子不被伤害,而是如何帮助孩子战胜伤害。
我不否认,孩子需要尽心地开发智力,但家长的眼光过于集中在挖掘孩子的聪明才智上,会使孩子成长出现偏颇。有些功课好的孩子,按照父母和老师的远大理想拼命读书,对其他任何事情都兴趣索然。还有一些孩子在父母忧患意识的强加之下,一次考试不理想,便不思寝食。那些听惯了赞扬,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自尊被过分地强调出来,导致了内心和性格上的脆弱。不就有孩子为了放不下的“自尊”而走上轻生之路吗?这些教训是每个家长都应引以为戒的。
家长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们要运用有限的能力首先教孩子学会生存。培养孩子朴素的生活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面对难题坦然处之的心态。不要怕孩子吃苦,孩子有能力吃苦,关键是使这一切成为对孩子成长有裨益的东西,让孩子在逆境中学会保护自己,在顺境中发掘潜能。生活如天气变化无常,要用心去教孩子什么样的天气,穿什么衣服才不会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