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百科

孩子是父母的勋章,如何让这枚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每一对父母都在思考的事情。来家教百科,教您科学、轻松的教育您的孩子。

家教启示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家长类专题 ›› 家教百科 ›› 家教启示 ›› 文章正文

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01日 09:58 浏览次数:1121 内容转自:jiatingjiaoyu.xiaoxue123.com
No.A56599

“青少年自杀”也许是所有可以想到的话题中最为沉重的话题。本不想从这里谈起,但,这却是“生命教育”一个无法绕开的缘起。因为近几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从过去媒体上的零星报道,渐渐成为经常可以听到的耸动乡里近邻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周围,甚至就是我们的熟人。而且青少年自杀呈低龄化趋势。少年殒命,玉损兰摧,令人惊诧,也令人痛心!

我常常禁不住要发问:父母们,是你们把新生命带到了人世间,何以就没有让他们走完人生?

每一对年轻的夫妇,当他们播下的爱情种子凝结为一个崭新生命的时候,他们是何等的欣喜,何等的幸福!一位初为人父者,面对刚出世的女儿,说:“我独来独往,超然物外。如果世界堕落了,我就唾弃它。如今,为了你有一个干净的住所,哪怕世界是奥吉亚斯的牛圈,我也甘愿坚守其中,承担起清扫它的苦役。”相信每一个即将为人父母者,面对你亲自缔造的、崭新的生命时,都会有这样的誓愿:要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幸福的人生!

但是,有多少父母,他们当初对未来生命的幸福承诺并没有实现。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自杀已成为15岁至34岁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东方网)。据调查,北方某大城市,每年自杀的中小学生约有30~50人左右;南方某大城市的一个地区,9个月内,发生中小学生自杀事件13起,3人抢救无效死亡。据悉,目前中国青少年儿童自杀的比率,在国际上处于中间偏上位置。

如花生命的突然凋谢,常常使我禁不住要发问:父母们,当初,是你们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带到了人世间,何以就没有让他们走完人生?!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那些承载着父母期望的生命走向夭亡?是什么让这些原本美好灿烂的生命之花黯然枯萎?

我们来看一下不久前的有关报道:

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中学一初三女生因承受不了快慢班分流的压力,于近日服毒自杀(新华网2003年4月23日)。

浙江温岭一女生,只参加了第一天高考,因为第一门没有考好,就跳楼身亡(《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网》2003年6月13日)。

再来看一下前几年有关媒体的报道:

北京市一初三男生因考试成绩不好,从12楼跳下身亡。

吉林省长春市一初三女生,因“老师把我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自杀。

广东省顺德市一初三男生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而上吊自杀。

有关研究指出,学业压力是青少年自杀的第一个原因,其他还有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冲突导致自尊感强烈受挫等因素。

不要单纯责怪这些孩子的心理脆弱,“儿童活在成人的眼里”,他们是从父母、老师这些和他们关系最为贴近的成人眼里,获得关于自我的意识,获得自我价值感。让我们想想,如果一个孩子,无数次经验告诉他:能让父母、老师看重他、喜爱他的理由只有拿到好的考试分数,那么,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分数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价值!考不到好分数,他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么,在责怪孩子的轻率和脆弱的同时,父母们是否也该责问自己:我用什么扼杀了孩子“生”的意趣?!

是成人“异化”了的幸福观剥蚀了孩子生命的意趣,记住你当初面对新生命的承诺吧!

只要是人,只要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他一定会有两种生存形态。一种是作为“工具”的形态,一种是作为“本体”的形态。

作为“工具”形态的人,他按照社会的规律展开生活。他要为适应社会、获得尽可能好的生存条件而忙碌。他努力压抑自己、改变自己,以使自己符合一个先他而在、无法选择的生活秩序,因此,他渐渐被模塑成符合统一规格的“零件”。他活在别人的评价里,用别人的尺度来衡量自己的幸福——他曾经是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后来是学校老师证明教育成果的工具,再后来就是服务社会的工具。

作为“本体”形态的人,他按照生命的规律展开生活。他忠实于生命的感受,带着原始的生命冲动和这个世界交往。他探索世界,是因为生命中原本就有的对于客观世界的好奇与惊异;他探索自我,张扬个性,是因为他发现在他的生命里蕴藏着无限的能量,这种能量驱使他在与客观世界的交往中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因此,他的生命不断更新。他的活动总是听命于生命的意趣,因此,他的生活永远兴趣盎然、生机勃勃。

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大多数父母们往往从人的“本体”形态来看待孩子。饿了便吃,困了便睡,父母小心翼翼探索着孩子的生命节律,惟恐有违孩子的需要。无须训练,无须指导,从牙牙学语到伶牙俐齿,从蹒跚学步到奔走如飞,生命潜能在每个正常的孩子身上都表现出不可阻挡的力量。那时在父母眼里,孩子表现出的每一点进步,都如同发现一个新的大陆。孩子永远在赞赏的目光中,孩子是幸福的,父母也是幸福的。

父母幸福观的嬗变往往起始于孩子上学。从那时起,孩子在父母眼里,开始从一个可爱的新生命,变成了实现父母愿望的“工具”。在孩子的天性里,本来就有探求新知的愿望,可是,当父母们对孩子“学到了什么”并不关心,而对“分数”的追求永无止境时,孩子的学习便会索然无味;在孩子的天性里,本来就有“当好孩子”的愿望,可是,当父母们用高分把“好孩子”的标准定位在不可企及的高度时,孩子们就自动放弃当“好孩子”的努力。当父母们的眼睛被“考试成绩”所遮蔽时,孩子的“本体”地位也就丧失了;当孩子在父母的眼里看不到自己的“好”,看不到父母从前的赞赏和喜爱,他生命的价值感也就丧失了。

有位母亲曾经惊恐地告诉我:“我的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竟然会有想死的念头!”听到第一位家长这么说时,我确实感到惊诧,可是,以后竟然会经常听到有孩子说:“活着没意思。”深究一下原因,不外是学习负担重,竞争压力大,成功太不易,父母总是不满意。生命刚刚开始,便已厌倦了生的疲惫,他们怎么去走完漫长的人生路?!

我想,无论孩子多大了,父母们都不应该忘记当初“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的承诺。

返回〖家教百科〗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