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
小强,男,13岁。小时候还挺听话,可自从上了中学后,情绪就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脾气也越来越大。只要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爸爸妈妈怎么说,甚至打他都没用,如果说话的语气重一点,他就发脾气,不吃饭。有一次,由于妈妈不肯给他买溜冰鞋,他竟然离家出走了!家长费尽周折找到他后,他还是不肯回家。他的爸爸忍无可忍,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将其强行拖回了家。
案例分析:
小强这种情况是属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即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与青春期家长与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某些事物被禁止,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处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讽刺、挖苦、体罚等,都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青少年找不到良策去排解这种不断积蓄的压力时便产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他们不是简单地去适应社会,而是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往往表现得固执,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解决办法:
像小强家长那样用打孩子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逆反是很不可取的。家长需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是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生理上的迅速发育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摆脱别人的羁绊,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给他们独立自主的决定权。而事实上由于心理上尚未成熟,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如果这时亲子关系不好,他们遇到诸多苦恼和困惑时,不能向家长倾吐,便倍感孤独和寂寞,只能跟同龄的朋友推心置腹地交流。
因此成人教育者面对青春期孩子要及时调整教育方法,真正理解、尊重、赏识、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自由成长空间,才能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