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孩子的家长很荣幸和老师一起给孩子建立《儿童成长档案》,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教师、家长)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了解脚的大小、形状,才能造出合脚的鞋子。
(一)家长评价孩子要客观,不能太片面。
看到同龄的孩子语言发展的好,画画得漂亮,识字多,懂礼貌,舞姿优美,骑自行车等方面表现突出,心生羡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某某怎么样,有多优秀,“你怎么这么笨,谁早就认识50个字了”这样做,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孩子喜欢的事情,会心甘情愿的去做,不但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不要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及成就感,逼着孩子学习,一旦孩子厌学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每个大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孩子与孩子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虽然孩子的成长遵循一定的规律,但因遗传、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孩子的表现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别的。我们必须接受孩子是一个有自己主见,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能硬把家长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二)要多注意孩子纵向的发展。孩子今天比昨天又有了点滴的进步。
我家孩子刚入幼儿园托班时,老师告诉我孩子在学校和老师交流比较少,我把孩子以前的表现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和熟人说话很多,主动地打招呼,遇到生人,就不说话了,家长让她打招呼,她也不说。孩子的老师都非常有耐心,经常鼓励她、引导她,还找了几个活泼的孩子和她一起玩。孩子非常喜欢看录像,老师就把孩子在学校里的活动录下来,回家后,我和孩子经常看,慢慢地,孩子对幼儿园熟悉了,在幼儿园开口了。
节假日的时候,我们家里的人,经常带她到超市、公园玩耍,到亲戚朋友家串门,孩子现在到一个新的环境,能很快的适应。有时还要求自己一个人去串门。
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时需要老师帮助提裤子,一个原因是,家长在家里习惯性地帮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另一个原因是我给孩子穿的裤子松紧带很紧,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她换了穿脱比较方便的裤子,平时在家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两星期后,孩子自理能力明显增强了。
(三)给孩子适当的引导,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做为家长,不要把自己会的东西一股脑儿教给孩子,要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比如孩子要玩沙子,给孩子提供一些玩具,如漏斗、瓶子、铲子等就够了,家长千万别手把手的教孩子玩,比如把漏斗放在瓶子里,用铲子把沙子铲起来,倒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沙子很快就满了。这样孩子会体验不到探索的快乐。
有次,我的孩子和小朋友们要到乒乓球台上面去,这时我看到另一个孩子的父亲,用脚踩稳摇摆车,他的孩子踩在摇摆车上自己就爬上去了,我的孩子看到后,用同样的方法也爬到了乒乓球台上面,以前的时候,我大多数都是把孩子抱上去的,虽然都是在帮孩子,我感觉这次做得特别好——帮孩子找了一个台阶。
家长在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干预太多,也不能放任不管,应当给予恰当好处的引导。
(四)在制作成长档案的过程中和孩子一同成长。
做任何一件事都像是农民种庄稼,如果遵循庄稼的生长规律,不拔苗助长,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投入的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孩子成长的过程只有一次,与其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去想自己的过失和遗憾,不如现在就努力做,和孩子一起成长,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帮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听故事对发展孩子的语言非常有利,很长一段时间,我试图培养孩子听故事的习惯,都没有成功,不经意间读到一篇文章,说要创造一种阅读氛围,我便尝试了一下,有一次,孩子自己在玩,我坐在沙发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一连读了几遍,没想到孩子还记住了不少。在以后,孩子在睡觉前经常让我给她读故事。我下了一番功夫,把故事记住了,真的是讲故事了,这样和孩子眼神交流就多了。孩子听故事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刚送孩子到幼儿园时,看到老师和小朋友玩呼啦圈,一会儿滚呼啦圈,一会儿捡呼啦圈,一会儿用呼啦圈套沙包,一会儿把沙包扔进呼啦圈里,一会儿老师把呼啦圈竖起来,小朋友们钻呼啦圈,常见的呼啦圈,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于是,我想起了家里的玩具特别多,家长在商店里看到玩具后,感到适合孩子就买了,买后要么天天摆在一个显眼的地方,要么就放在箱子里面,每个玩具孩子都玩过,但孩子真正喜欢,玩出花样的玩具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是轻易得到的玩具对孩子的吸引力可能会小一些。
等孩子看到好的玩具,自己要求买时,再考虑具体情况给孩子买,孩子就会多一份期待,可能会更珍惜。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地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周围有经验的人学习,多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并且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到活学活用。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让孩子的心灵如小鸟般自由、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