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岁的少女颜维琦在其家乡苏北建湖县早就是个家喻户晓的“名人”,在盐城市乃至江苏省书画界也是小有名气。当她以576分的成绩夺得该县2000年高考文科状元,考入她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时,水乡人民惊叹的并不是她的分数,而是她出类拔萃的综合才能。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颜维琦则是行行争状元,除了各科成绩齐头并进外,她的业余爱好也非常广泛,无论是书法、作文、演讲还是音乐、体育、舞蹈,她都样样精通,成为当地数万名学子心目中的状元。
颜维琦11岁时,书法作品即参与中外文化交流,赴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展出;1996年,她的作品《四时读书乐》入选由中央统战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书协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1997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中日少儿友好书画交流展”上,她的作品获得金奖;参加中日韩三国儿童书画交流展,亦获金奖;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全国“小百花杯”书法大赛中获二等奖,作品同时入选文化部主办的“迎回归”书画大展;1998年,在江苏省群众美术活动周上,她的书法作品获得一等奖。去年,就在高考前夕,她的新作参加迎接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江苏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选拔)获得书法二等奖。
颜维琦的写作同样出色。她的作文从来只打腹稿不打草稿,一篇800字的作文构思10分钟,书写25分钟,一律现场完成。还在小学五年级时,她的一篇读书笔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即获得江苏省文化厅、省图书馆学会“读好书”征文竞赛一等奖;1997年,作品《起点》获得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叶圣陶怀”作文竞赛二等奖……
小颜的演讲在她的母校堪称一绝。早在小学五年级时即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演讲能力;初中时,盐城市教育局、团市委授予她“故事大王”称号;1994年在上海参加全国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比赛,现场抽题,5分钟内她声情并茂的朗读,伶牙利齿的演讲博得了担任评委的教授、专家及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最后获得特等奖;学校、年级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她这位学生会宣传部长每次都争当主持人,既写解说词、演讲,又表演自编的节目……维琦干什么都不甘落后。运动场上,她还是一名活跃的小运动健将。每次学校田径运动会,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参加少体组800米比赛,还夺得过第一名。此外,她对民族音乐十分痴迷,民歌演唱独具风格;她的舞姿优美从容,学校组织歌舞比赛,她不仅要引吭高歌,还充当舞蹈队的领舞呢!
她的班主任说:“我们的颜维琦真为奇啊!她品学兼优,兴趣广泛,书法出众,不愧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她的同学说:“颜维琦的事迹太多了,真像架子上的葡萄——一串串的!”
她的父母说:“小维琦绝不是什么天才,她的成功是勤学苦练和良好教育的结果。”
父母都只有高中文化,父亲颜廷祥、母亲杨新都曾是当地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家境一般,但二人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千方百计加强家庭教育的软硬件投人,方法也很得当。
善于捕捉孩子的兴奋点是他们教女成才的得意之作。小维琦读小学二年级时,见爸爸认认真真给亲友写贺年卡,感到很好奇,趁爸爸不在时,她将几张未写的贺卡拿来照着模仿。后来颜廷祥发现小维琦模仿自己的个人签名竟是一笔写成,而且很像,感觉有些好笑,遂找了个小黑板,让她反复练写,结果发现她的临摹能力极强。于是,这一年的暑假,他们将维琦送进了县少年宫举办的少儿书法学习班。小维琦练书十分勤奋,长进很快,这使颜廷夫妇信心倍增。此后他们经常外出拜老师、买书刊、查资料,甚至专门到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书画装裱,以满足维琦对艺术的追求,解答她永不知足的问号。维琦喜欢听故事,他们便借、买了大量名著和其他课外读物,讲给她听,并让她再讲给别人;维琦喜欢听音乐,他们就买来各种健康的磁带放给她听,并教她识谱,使她养成了在音乐声中看书、写字、作文的习惯。
颜廷祥夫妇从不把眼光盯在孩子的一两面专长上,而是指导她全面发展。他们告诉女儿,学习需要兴趣,但不能光靠兴趣,应当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追求,一种愿望;学知识是为了使人生更快乐,如果看成是一种包袱,学习就毫无意义了;如果这门功课好用,那门功课差,那就不是真正的好学生。小维琦很听话,也很认真,从小学到高中她并不是每个学科都能拿第一,但她的综合成绩始终是数一数二。对课外活动他们要求女儿能参加的一定要参加,而且要做得比别人更好。为了帮助女儿摄取大量的课外知识,夫妇俩经常找来各种的标本让女儿辨别;买来各种鱼放在水池里,让她观察游动的姿势;假期到农村亲戚家看宰杀后的猪羊的骨骼结构,让她将自然现象与书法艺术联系起来思考,提高运笔的气势和韵味……所以,在老师和同学们看来,“维琦简直是什么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