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泸定:镇妖扼险永延年

责任编辑:小丽 发表时间:2016年09月19日 08:59 浏览次数:2721
No.A35257

今天,当我们一腔豪情地站在300年风雨泸定桥上,头顶湛蓝湛蓝的西部天空,桥下是滢绿滢绿的大渡河水。因为它的雄阔、奇罕,逸达、壮美,泸定桥注定与史诗熔铸一道。

最早写就诗篇的,是在平叛准噶尔之乱中担任先行军绿旗兵主将的岳钟琪,他在凯旋过泸定桥时敬意萌生诗兴大发:“通津横铁锁,扼险壮金汤,丰碑留御笔,千古镇蛮荒。”而“铁
锁横空,长虹东指,金瓯永固,天马西来”则是清川边镇守使写下的壮词绝句。

雍正十二年七月(1734年),康熙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受命护送七世达赖喇嘛返回西藏,过泸定桥时泼墨题诗:“天限华羌开此地,塞垣宜建最高坪。”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法国人费朗索瓦拍摄了历史上最早的泸定桥照片,足见造型独特、气势恢宏、被称为“索桥之王”的泸定桥,早已夺人眼目地走向了世界。

嗣后的红军年代,当数泸定桥的鼎盛期。毛泽东主席大气磅礴的《七律•长征》,朱老总的“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戎严防帝国侵”家喻户晓。

而亲历“泸定之战”的将帅诗篇,更涌动着不竭的豪情和酣畅利落的现场感:聂帅的“大渡河水险,我非石达开。一举强渡胜,三军大步前”;杨成武的“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进入近、现代,更多的国际友人,其中不乏精英政要、名流学者。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道:“在长征中,没有一次战斗或地方可以同泸定桥相比拟,我要为飞越大渡河以及赢得这一胜利的红军男女战士欢呼!”

泸定桥,又称红军桥。300年泸定,红军将士从铁桶合围中杀开血路,保存了日后成燎原之势的最原发的火种: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开国领袖,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等七大元帅,肖劲光、陈赓、杨得志、杨成武等几百住将军,都安然从泸定桥走过;某种意义上说,泸定桥拯救了红军拯救了党,才使中国革命,能气定神闲地续写经天纬地的业绩……

临别前夜,笔者再次踏访夜幕中的泸定桥,见月光依依长龙静卧,闻涛声鼓瑟瑞澜清波。哈达一般银光闪烁的大渡河飘带环绕簇拥着这座美丽的新城,而城标的泸定圣桥,就是那天籁竖琴上最动听、饱满的琴弦。

(徐荐)

亲,发现文中的错误不要不好意思告诉我们,纠错成功,你将获得50~200个金星币的奖励哦~ 我要纠错

声明:本内容为金星教育原创或整理,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违者必究!

返回〖我站在铁索桥上〗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