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第一桥

责任编辑:小丽 发表时间:2016年09月19日 08:59 浏览次数:1956
No.A35256

弹指之间沧桑巨变,风生水转惊涛震撼。2006年5月15日,是中国最具传奇性的名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桥诞辰300周年。

阳春三月,起个大早,从318国道的起始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穿云破雾3小时后至成都机场,再转乘中巴经蒲江、雅安、天全,穿越白雪皑皑的二郎山和4000多米长的隧道,及至下午4时,一群采拍《放歌长征烽火路》的伙伴,已经“从天而降”地站在了曾是300年前合龙、70年前红军22勇士发起冲锋的泸定铁索桥上……

目光,凝视于桥头苍劲洗练的铁铸龙头;思绪,回复到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

从历史、地理环境上看,泸定及其周边的大渡河地区,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南缘过渡的横断山脉中段,是连接和分界中、西部的一道标志性的“陡坎”;此处山川秀美,地况独特,关险道隘;常年积雪的“蜀山之王”——贡嘎山雄峙其后,色泽缤纷的垂直林带——海螺沟环绕近旁。这里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处,是汉民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康巴文化多元共存的边缘带,自古便是茶马古道的驿站,康定情歌的故乡,维系多民族民生交往和情感交流的走廊。

公元1696年,堪称一代明君的康熙帝颁令:“准行打箭炉市(指今日康定),番人市茶贸易”,遂使地处僻远的驿马小站很快成“茶马互市”的西陲重镇,各地客商依靠藤萝竹编“溜索悬渡”和仅有的几处渡口,将四川产的茶叶、油、米、布匹等人背马驮,艰难而又源源不断地运往西藏和印度等南亚各国。

公元1700年,自恃鞭长莫及的打箭炉驻地营官昌侧集烈叛乱,袭扰大渡河以东地区,康熙急令侍郎满丕和四川提督唐希顺分兵三路,压境平乱,血战五天,终为大胜。但也暴露出一大不足:打箭炉作为屯兵重镇,粮饷、军械的运输成大难题。1704年3月,新上任的四川巡抚能泰奏折康熙,希望在距化林营八十余里坦平处“仿铁索桥规制建桥,以便行旅”。此设想很快得到康熙赞同。

光阴箭矢,公元1706年5月15日,时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初四,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凝结了全国各地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一座横跨大渡河两岸100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13根101.67米长的铁链,12164个外径9厘米、扣环长17-21厘米的铁环,桥面铁索重约21吨,外加桥台地龙桩、卧龙桩,累计用铁共达40余吨的名副其实的大铁桥,终于全部合龙告竣。

有感于此桥对巩固西部边陲,维护国家安宁统一和在促进藏、汉贸易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一生励精图治、文韬武略,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
的康熙皇帝,获悉大桥落成,欣然命笔“泸定桥”,其意叛乱已平息,泸河一带,汉、藏、彝各民族可安定焉!

事实上,这座大渡河上的第一桥,被公认是清朝的“天下第一大桥”,也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铁索大桥。光荣泸定,伴随着川藏天堑变通衢,又见证了14年后(1720年)康熙令定西将军噶尔弼与平逆将军延信统领10万大军,分别由四川、青海浩荡入藏,联合夹击准噶尔叛军,大获全胜;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清军又经泸定桥要津入藏,强力反击外国雇佣军廓尔喀人;再以后,又以风卷残云之势平定大小金川的土司叛乱……

俱往矣,关山险阻乱云飞渡,挡不住横空出世的泸定铁索桥,若雪山上的雄鹰振翮着钢铁的羽翼,捍卫着中华“一统山河”的安宁和祖国神圣的尊严!

亲,发现文中的错误不要不好意思告诉我们,纠错成功,你将获得50~200个金星币的奖励哦~ 我要纠错

声明:本内容为金星教育原创或整理,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违者必究!

返回〖我站在铁索桥上〗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