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一个小男孩在他上三年纪的时候,被老师叫去训话。在办公室,语文老师当着其他老师的面,抖着他的作业本怒目圆瞪大声训斥,“你这也叫字?整个的一群乌龟在爬!你还真厉害,能把字写得这么丑!”惊慌失措的小男孩在老师们面前低着头,拼命拉着衣角强忍着泪水。从那以后,小男孩开始抗拒写字。他不敢写,后来渐渐地发展到完全写不了。看到本子心里就发慌,拿着笔手就发抖
当他到我这里来求助的时候,他已经是20岁的小伙子了,手里拿着东西还是会不自觉的发抖。他说,拿着东西就心里发虚脑袋发胀,手就不听使唤了。也许那一刻的伤害已经不那么令他深刻,但潜意识的恐惧依然伴随着。可想而知,小时候老师的那一次训斥带来的心理阴影对他的伤害和影响有多严重!
分析:老师要为学生排忧解难,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但如果一个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排解压力,他又如何有能力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矛盾多元化、压力激增,少年儿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其实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跟其中小学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某些人在中小学期间遭遇的困惑、压抑的情绪、产生的心理矛盾,也许在当时并没有表露出来。大学以后随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业就业的压力增加,往往很容易诱发诸如抑郁、焦虑、狂躁等心理疾病,严重者甚至选择了自杀。
然而,在社会各方强烈呼吁打破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瓶颈,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时候,现实突出的问题是,在国内,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的,有教材,但并没有采用;有教师,但并不专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才和资源极度匮乏。而且现在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不但是学生,就连教师群体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因此培养专业的心理教师人才,开设专业心理课程和把学生心理健康指标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刻不容缓、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