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中国农历的乙酉年,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鸡年”。自己的属相连小孩子都清楚,但十二生肖的源流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
据专家介绍,十二生肖作为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其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有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的记载,专家认为甲子就是指生肖;另一种说法认为生肖本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民俗,后来传入中原。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指出:“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还有第三种意见认为生肖在古印度、巴比伦就有,是汉朝时西域各国仿巴比伦十二宫而制定,后又向四周传播的。
不管是哪种说法,十二生肖的历史相当久远。在我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当属《诗经》:“吉日庚午,即差我马”,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庚午的好日子,该跃马扬鞭去打猎了。庚午和马在这里对应上了。此外,湖北省云梦出土的秦代竹简《日书》,上面也有关于十二生肖的系统记载。
有趣的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十二生肖,但因各自历史信仰和生活习俗不同,十二生肖也各有差异。比如川滇彝族十二生肖中没有汉族的“龙”,但有“穿山甲”;柯尔克孜族的十二生肖中,也没有“龙”,但是有“鱼”;而哀牢山彝族的十二生肖更有意思,由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组成。看起来,尽管各民族十二生肖各有不同,但鸡因性情温顺、予人多多,还是受到各民族一致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