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 - 3 白杨

第1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解析 本文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本文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的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本文朗读重点是抓住爸爸的神情变化,暗示出了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读时语气舒缓深情;第二次是“微笑”,读时语气亲切、舒展、平和;第三次是“严肃”,读时语气坚实有力;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读时语气低缓凝重;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读时语气欣慰、舒展、轻快。

答案

(2)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解析 这段话是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以“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这两组关联词语作为段落的骨架。背诵时,以此作为记忆的依托,再以中心词为凭借记忆具体的语句。

第2题

默读课文,讨论: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答案 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择环境,适应性强;不惧灾害,生命力顽强;生长迅速,高大挺秀这些特点。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变化中可以体会到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当听到兄妹谈论白杨树时,爸爸微笑着听他们争论;当回答儿子的问题时,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当他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在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戈壁生长,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来比喻建设者们在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文化落后的西部地区,代代扎根、奉献青春,成为坚强的“新疆战士”。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儿安家。

第3题

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答案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联系前文第13、14自然段,我们不难领会:句中“高大的白杨树”和“小树”具有象征意义,分别象征爸爸和孩子;“迎着风沙成长”指在恶劣环境中生长。句子的意思是: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文中还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小练笔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答案 服从祖国、服务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千万个祖国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到哪儿去。不管自然环境多么恶劣,不管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他们总是坚强地工作,顽强地战斗,不逃避、不动摇,直至奉献出全部的青春和热血。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