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四年级语文(上册) - 1 观潮

第1题

(1)课文描写的场面真壮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解析 本文语言很有气势,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激昂的,语速、语调前后变化很大。潮来前,语速放慢,语调稍显平静。随着大潮的到来,语速略快,语调高昂起来,并加强语气(重音增多)。尤其第三、四自然段,语气、语调的变化要更大更强烈一些。如:“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一句要体现出潮来时的恢弘气势,语气加重,节奏加快,语调提高,声音更显大气磅礴,“越”“水天相接”“出现”“沸腾”重读。

答案

朗读符号说明  

 分别表示声调微升和声调略降,突出抑扬顿挫感;

/表示时间停顿较短(朗读时,停顿时长一般为一拍);

∥表示时间停顿较长(朗读时,停顿时长一般为二拍);

△表示末尾一字是韵脚(朗读时,韵脚字要读得语气饱满,吐字归音圆润充足,要特殊润色);

·表示重音(朗读时,或重读,加大音量,加重语气,或轻读,减小音量,含蓄处理);

⌒表示语气延长(朗读时,字音读得长一些,声音要擎住,但绝不是拖沓,要恰到好处);

表示颤音(朗读时,声音颤动,喉部抖动);

表示连接线(朗读时,要连续,不停顿)。

注:本册书一律采用此种朗读符号。

(2)还要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

解析 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同学们要把握每段的主要内容,展开想象,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如: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的是大潮由远及近到来时的声音、形态以及观潮人高涨的热情。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条理进行背诵。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大潮由远及近,由白浪变为水墙,声音如山崩地裂,可以边想象当时的场面边背诵。

第2题

答案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幽(yōu)远、宁静的“潮来前”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横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样,“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也定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潮来时”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过一会,江面出现一条白线,接着那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白浪翻滚,如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我觉得场面气势恢弘。“潮来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风号浪吼一阵才恢复平静。尽管大潮已经退去,观潮者的心情依然难以平静。

第3题

答案 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一句中,“横卧”一词用得形象生动,准确地描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一句,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尤其是“横贯”一词用得十分贴切。

第4题

答案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杨万里《浙江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