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归类全练全测 - 课内阅读全练全测

第一题

2.最后一段话。 小兴安岭 大花园、宝库 3.又高又大 又细又长 4.因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还向人们献出了各种特产。 5.这时候,森林向人们……名贵药材。 6.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解析】1.“飘荡”只指随风飘动。而“飞舞”在这里用来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而树叶随风飘落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因此,“飞舞”一词既表现了落叶随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传达出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鲜嫩”指新鲜而嫩。“白嫩”形容(皮肤)白皙细嫩。这里是指蘑菇新鲜而嫩,应该用“鲜嫩”。

“耐心”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细心”形容用心细密。这里,黑熊是耐心地等待着春天,体现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漫长。

2.选文的最后一段话是比喻句。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其中,暗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示判断的词语来充当。这句话就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由衷的赞美之情。

4.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是美丽、诱人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美,夏天是繁茂浓郁的美,秋天是硕果累累的美,冬天是白雪皑皑的美。说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是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饶:有种类多、数量大的树木,有鹿、熊等珍贵动物,有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等物产。

5.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可以表达作者丰富的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能使被描述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名贵药材”这句话将森林当作人来描写,说森林“献出”了各种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6.最后一个自然段连用两个比喻,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总结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1.夏 小兴安岭 树木 雾 太阳 草地 野花 2.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3.蓝蓝 乳白色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各种各样 美丽 4.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太阳发出的金光 利剑 (2)草地 大花坛

【解析】1.选段中的“夏天”一词表明描写的时间是夏季。选段节选自《美丽的小兴安岭》,所以描写的是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第一句描写的是树木,第二句描写的是雾,第三句描写的是太阳,第四句描写的是草地和野花,可见作者抓住了这五种景物进行描写。

2.“葱葱茏茏”形容树木青翠茂盛,“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的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严严实实”是指物体之间靠得很紧,没有空隙,所以这三个词都能表现出树木的繁茂。

3.可以根据短文来补充,从原文中找出修饰的词语。

4.“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草地上”此句把“阳光”比作“利剑”,生动地写出太阳出来了,晨雾散去,阳光穿过枝叶照射在草地上的奇丽景象。“利剑”既表现了阳光的直,也表现了阳光的亮,同时突出了阳光的穿透力。

“草地上盛开着……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此句把“草地”比作“大花坛”,表现了草地上野花盛开的美丽景色。

第二题

1.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搬家 大雁南飞 2.搬 班 般 斑 3.(1)准是晴天。 

(2)将要下雨。 (3)春天来到人间。 (4)秋天到了。

【解析】1.这4节诗选自《大自然的语言》,其中第2节描写了蚂蚁搬家,第4节描写了大雁南飞,从这两小节所描写的自然现象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2.“bān运”是动词,用“搬”;“bān级”是学校里的年级和班的总称,用“班”;“百bān”表示采用多种方法,用“般”;“bān纹”是指条纹,用“斑”。

3.此题可以从每个小节中概括出答案。

第三题

1.三十 四 十 三 2.改变 开凿 挖通 垒起 3.(1)× (2)× (3)√ 

4.(1)他有理想,有决心。(2)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3)他不怕困难,艰苦奋斗。 5.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6.禹是一个为实现治水目标,不计个人得失、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人。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掌握情况,所填内容是几个数字,这些数字为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根据选文第一句话可以概括出来。

3.(2)这句话写出了禹在治水过程中经受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并不能体现出禹伟大的理想和超群的智慧。

(3)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采用变堵为疏的治水策略,说明他能够“总结经验,采用新方法”。禹治水十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他为了治水付出了无数的艰辛。“洪水终于退了”,说明他最后取得了成功。

4.(1)“禹治水十年”说明禹有理想和决心,锲而不舍。

(2)“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表现了禹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

(3)“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描写了禹治水过程中经受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从中可以看出他为了治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坚忍不拔。

6.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说明他为了实现治水目标,不计个人得失。“十年”与“三次”形成对比,体现了禹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

第四题

1.cánɡ shi zhì zhǎo 2.! , …… 3.(1)改变知识落后的现状。 (2)改变山沟的穷面貌。 4.B 5.找到金钥匙,打开智慧的宝库,改变山沟的面貌。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析】1.“藏”是个多音字,“埋藏”中的“藏”是动词,读“cánɡ”。“匙”是轻音,读“shi”。“智”是翘舌音,读“zhì”。“找”是翘舌音,读“zhǎo”。

2.“啊”表示一种感慨,所以后面用感叹号。结尾表示一种希冀,所以用省略号。

3.“他们要用那把神奇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说明山沟里知识落后,孩子们要改变山沟里知识落后的现状。“用知识的力量改变村庄,改变山沟的穷面貌”说明孩子们要用知识的力量改变山沟的穷面貌。

4.“金钥匙”指的是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山沟贫穷的面貌。

5.“山沟里的孩子们就是怀着这样的理想”可见“理想”在这句话的上一句中,即找到“金钥匙”,“打开智慧的宝库,改变山沟的面貌”。

6.可以根据日常积累鼓励孩子们,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写一些激励的名言来表达祝愿。

第五题

1.一面 一面 不但 而且 2.不全 不详 不准 3.主要写李时珍亲自搜集资料的事。 4.李时珍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人;也是一个拥有济世救人的胸怀,对病人负责的人。

【解析】1.“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此句从“行医”和“研究药物”两个方面来描写同一个人物——李时珍,这两个分句之间意义上是相关的。“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说明李时珍在写书时不但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采药,后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程度更进一步。

2.“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中的几个分句以分号为标志,说出了旧的药物书的三个方面的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说明不全;“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说明不详;“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说明不准。

3.选文第2自然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是过渡句,“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承接前面的内容,因为要概括本段的段意,故应舍去;“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引出下文的详细叙述。第二、三句主要写李时珍是怎样采药的。第四句主要写李时珍亲口品尝药材。第五句主要写李时珍向许多人询问药物知识。这些都是写李时珍为了编写新的药物书而亲自搜集资料的。因此,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李时珍亲自搜集资料。

4.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个拥有济世救人的胸怀,为病人负责的人。从“不怕……不怕……”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从“亲口品尝”可以看出李时珍勇于实践。“上万里”“千百个”这些词再一次说明李时珍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同时也反映了李时珍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尝试、探索的精神。

 

小学教材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