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 - 4乡情·友情·回乡偶书

第1题

解析 背诵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加强朗读,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达到背诵的目的。

第2题

答案 少小:年轻的时候。老大:年老的时候。无改:没什么变化。衰:疏落的意思。诗句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得以返回。 家乡的口音虽然没变,但两鬓的头发已经花白稀疏了。

第3题

八十多岁高龄的贺知章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了。他刚走到村口,就被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团团围住,儿童看见两鬓斑白的诗人会问些什么?诗人又会怎样回答呢?

●交流内容

编演课本剧《回乡偶书》。

●交流方法

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一读本题的提示,和小组同学议一议当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诗中应该有哪些人物,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适当地加入自己的想象,敢于创新编写课本剧。然后发挥大家的表演才干,进行表演。编演课本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场景的变化以及人物上场的先后顺序,由“乡村小道”到“村头,老槐树下”;(2)注意人物内心的感受,诗人“陷入沉思”时应有一段独白,用独白吐露诗人的感受、情怀;(3)注意人物对话时各自的神情、动作;(4)注意使用适当的道具,如诗人手中的蒲扇,儿童玩耍的铁环、毽子等。

●交流展示

时间:唐朝,某天的一个傍晚。

地点:贺知章家乡的乡村小路上。

人物:贺知章和四个乡村小孩——男孩甲、男孩乙、男孩丙和女孩。

场景1:夕阳中,一条悠长的田间小路,路两旁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一望无际。(在黑板上画)

“叮当——叮当——”远处传来清脆的铃铛声。年迈的贺知章头发、胡须全白了。他牵着一匹老马,慢慢地走在家乡的小路上。然后停在庄稼地前,若有所思。

旁白:那时候……

场景2:这时,传来“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四个儿童在追逐嬉戏,见到诗人,忙跑上前。

男孩甲: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

贺知章:(先是一愣,然后用浓重的乡音笑着回答)我从京城来。

男孩乙:您说话的口音和我们一样,应该是我们这里的人吧?

贺知章:(慈祥地笑着)孩子,你说对了,这里是我的家乡。我年轻时离开这里到京城去做事,一直都没回来。如今,我老了,很想回家看看。

女孩:您还回京城吗?

贺知章:(深情地说)不回去了,我以后就留在这里了,再也不离开家乡了……

男孩丙:老爷爷,欢迎您回家!您的乡音一点儿也没变,我想,您一直都没忘记家乡吧。

贺知章:(欣慰地笑着)哈哈……孩子,家乡的一切早已经刻在我的心里了,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的。

孩子们:(高兴地围着贺知章,争着牵他的手,开心地高喊着)回家喽!回家喽!回家喽……

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第4题

回乡偶书(二)

(原文略,见教材32页)

帮你释词语

①〔岁月〕年月。②〔人事〕人和事物,这里指人。③〔惟〕只。④〔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lù),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

一起解诗意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长时间了,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不免慨叹。只有家门前的镜湖水,在春风的吹拂下不改变原来的波浪。

伴你欣赏诗

这首诗是贺知章晚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所作,当时贺知章已经八十多岁,离开家乡五十多个年头了。这首诗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一、二句写诗人回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三、四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诗人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但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于是物是人非的感慨愈益深沉。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