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 - 3 科学家眼中的动物 大孔雀蛾的晚会

第1题

思考与交流。

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法布尔做了个怎样的实验?实验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是什么?

解析 关于法布尔的实验,需要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开始寻找,再按照作者叙述的脉络,概括总结出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答案 ①法布尔的实验是将一只刚破茧而出的雌性大孔雀蛾扣进了网做的圆形笼里,随后观察即将发生的情况。②结果出现了一群偌大的蝶蛾,先是在孩子居室里发现了一些,后来在厨房里也发现了一些,最后在工作间里看到了一大群孔雀蛾围着圆形笼飞舞,作者称这是一次难忘的大孔雀蛾的晚会。

(2)对于这次实验,作者在文中写出结论了吗?请你根据实验的过程推断一下实验的结论,并说明道理。

答案 ①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大孔雀蛾的晚会,并没有直接写出结论。②根据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的描写,以及阅读法布尔写的相关资料,我猜测是刚刚出生的雌蛾释放了一种气味,虽然我们人类无法闻到,但这种气味对雄孔雀蛾有非凡的吸引力,于是,它们纷纷飞来,闯入作者的家,来见这只雌蛾。

(3)受这个实验的启发,结合课文的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解析 我们的问题可以是教材上图中小同学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有所不同,还可以跳出课文,即读了这篇文章,由此联想到了哪些问题,比如,“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有趣的现象?”总之要合理想象,大胆质疑,学习科学家们敢于向问题挑战的精神。

答案 大孔雀蛾和蝙蝠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为什么说这情形都是那被囚禁的雌蛾招引来的呢?一大群孔雀蛾一头扎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大孔雀蛾什么时候离开呢?

第2题

拓展与运用。

学习了三篇文章,我们知道三位科学家观察动物的视角是不同的。请你看下图,并用一段话说一说这种昆虫的演变过程。

(原图略,见教材27页)

解析 图中展示的是小毛虫化蝶的过程。叙述这个过程,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图画,充分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如化蝶时先从茧里钻出来,然后变成了蝶。另外也要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细致地了解这个变化的过程,恰当地运用其中的科学术语,这样才能把这个过程说得更加详细、具体,而且科学。叙述的方法不同,可以只是简单地说明演变过程,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或者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词汇进行细致描写。

答案 假设此图中的昆虫是蚕,演变过程如下:蚕卵很小,像油菜籽那么大。春天桑树发芽时,蚕卵开始孵化,小蚕就破壳而出。刚孵出的小蚕,黑色多毛,很像蚂蚁,叫做“蚁蚕”。蚁蚕一出壳就会吃桑叶,日夜不停地吃,4~5天后暂停吃食,进入眠期。经一天左右,蜕去一层皮后又开始吃桑叶。从蚁蚕到吐丝作茧要经过27~30天,有四次眠期,蜕四次皮,每次蜕皮后便长大一点。各次蜕皮的间隔时间叫“龄期”,蜕皮四次的蚕就是五龄蚕。五龄蚕再吃七天左右的桑叶,蚕体变得透明,开始吐丝结茧。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经过13~14天变成蛾,破茧而出。蚕蛾在出茧时会吐出一种碱性液体溶解粘着蚕丝的丝胶,使丝分离,然后用头和足把这部分丝拨开,形成一个大孔,蚕蛾便可以从孔里钻出来了。

第3题

积累。

(1)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解析 读这些词语,注意“孵”读fū,不读fú,“佣”在“女佣”中读yōnɡ,不读yònɡ,“蝙”读biān,不读piān,“蹿”读cuān,不读cuàn,“偌”读ruò,不读nuò。

答案 

(2)背诵。

(原词略,见教材27页)

解析 背诵这首词,首先要了解每句都写了什么。背诵时,可以一边背一边想象词中所描写的画面,也可记住词中的几个关键词语,如西塞山前、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等,这样能够提高背诵的速度。

(3)本文选自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是一部世界各国读者都喜爱的书。你读过这本书吗?请你找来认真地读一读。

解析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在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后,将其观察所得详细确切地记入笔记,最后编写成的书。《昆虫记》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读这本书,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感兴趣的内容读,也可以从开头读起。读后,可以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向大家说说读这本书的感受,或者探讨一些问题。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