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年级语文(下册) - 25 争论的故事

第1题

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1)朗读课文。

解析 本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同学们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本文的朗读基调是激烈的。文中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1~5自然段),抓住“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争论不休”等词语,读出固执己见、不服气的语气;老人的话,读出平和的语气。第二部分(6~12自然段),盛老师的一句问话,语气是平和亲切的;同学们的发言,语气是积极明快的,节奏紧凑,语调较高。结束句,语气是赞叹舒展的。

答案 

(2)讲讲这个故事。

解析 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首先,必须熟悉故事的内容,包括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等。其次,还要深入到故事的人物当中去,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把握好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第3题

读一读,再抄写,并查字典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解析 读时注意,“充”读chōnɡ,不读cōnɡ;“然”读rán,不读yán;“赞”读zàn,不读zhàn。抄写时注意,“味”右部是“未”,不是“末”;“饥”的右部是“几”,不是“儿”;“满”是左右结构,右部下边是“两”;“赞”的下部是“贝”,不是“见”。

答案 

第4题

读一读文中的对话,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解析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前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后一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要读出不以为然、大声争辩的语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要读出不服气、感叹、反问的语气。

第5题

“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答案 “赞许”是认为好而加以称赞的意思。同学们谈出来的感想很有针对性,也有一定的深度,盛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达到了,所以她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