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 综合学习三
口语交际
范例
同学甲:我想说说老舍的主要作品。老舍一生写了很多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火车集》《贫血集》,话剧《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独特、幽默的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同学乙:我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老舍的语言特色。一、语言京味儿很浓。作品《母鸡》中的一个片段:“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一只母鸡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真是惟妙惟肖!二、语言通俗易懂,耐人寻味。如:“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片段词句非常浅显,仔细斟酌后你不禁会感叹道:“真是妙不可言!”三、语言幽默诙谐。如:“不知怎样受了一点儿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老舍先生孩童一般的语言,不觉让人忍俊不禁。
我的小笔头
范文一
老北京的符号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kēnɡ)锵(qiānɡ),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槌,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描绘得如此传神。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叹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如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的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范文二
读《养花》有感
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老舍的《养花》。因为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仰慕已久,所以现在捧在手里,读得格外仔细。
这篇文章讲的是老舍先生自己养花的亲身经历及体会到的养花的乐趣。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收获很大。“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对于文章里的这句话,我是有很深的体会的。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劳动,想不劳动便得到丰硕的果实,那只能是空想,只会一事无成。就拿我的学习来说吧!以前,我很懒,连课堂笔记也很少记。到了考试的时候,便来个“临阵磨枪”,拼命地复习,蒙混过关,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正如一条格言所说:“业精于勤,荒于嬉。”结果我的成绩很不稳定,总是忽上忽下。这就是我没有付出劳动的缘故吧!今后,我要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在学习上多付出,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我才能巩固学到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会使我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
“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对于这点,我的体会就更深了。我们现在是毕业班,学习非常紧张,学习任务异常繁重。每天放学后,我带着被知识涨得隐隐发痛的脑袋回到家中,二话不说,又要马不停蹄地打开书包拿出书本,继续学习。如此争分夺秒,却事与愿违,常常学了不到一会儿,便会有头昏脑涨的感觉。时间稍长,眼前便会直冒金星。如果我逞能再坚持一会儿,人就摇摇晃晃,坚持不住了。书啊,本子啊,好像在飞舞着打仗,那一行行熟悉又整齐的文字变成了参差不齐的“蝌蚪文”,我在脑门儿上拍些冷水,人顿时清醒了许多。可是,这办法用多了也不顶用。后来,我做一会儿作业,就到阳台上站一会儿,活动活动筋骨,借此休息一下,然后回到屋中再学一会儿,累了就又出去活动。这样反复循环,我觉得好多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既懂得了道理,又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