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 - 24 截竿进城
第1题
朗读课文,说一说:这个笑话可笑在什么地方?
(1)朗读课文。
解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的笑话,朗读时,要把课文内容读通顺,读得有感情。第二自然段中,“左思右想”“呆呆地发愁”要重读,读出拿竹竿的人不能进城的无奈。第三自然段中“哈哈大笑”要重读,体现老头儿自以为是的特点。“见多识广”要重读,体现老头儿的自作聪明。第四自然段中“高高兴兴”要重读,读出这个人截竿进城后的快乐心情。
答案
(2)说一说:这个笑话可笑在什么地方?
解析 回答前,先了解课文内容,在第三自然段,找到拿竹竿的人与老头儿的对话,在第四自然段找到事情的结果。好好的一根长竹竿就这样被两个愚蠢的人截断了,而且还高高兴兴的,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细细品味后,再回答这个问题,要用自己的话清楚、流利地表达出来。
答案 拿竹竿的人可笑之处在于做事不会思考,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老头儿的可笑之处在于自作聪明,乱指挥,弄巧成拙。
第2题
读一读,比一比。
你把竹竿从中间截成两段,不就能拿着进城了吗?
你把竹竿从中间截成两段,就能拿着进城了。
解析 认真朗读这两个句子,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两个句子的异同。第一个句子是反问句,第二个句子是陈述句。从反问句的作用入手比较两个句子的区别。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起到加强语气,发人深省的作用。特点是:一般情况下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答案 这两个句子语意相同,但是第一个句子是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现出老头儿自以为是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