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年级语文(下册) - 10走进科学—自然界的时钟

第1题

解析 “察、熟、生、争”是翘舌音。“色”是平舌音,读时要注意。“赴”读fù,不读pù。“皎”读jiǎo,不读jiāo。“貌”在书写时注意左边是“豸”,不要写错。“拜”左边是两撇两横,右边是四横一竖,书写时要注意。“熟”上面的右半部分是“”,不是“九”。“勤”左部下面是两横一提,书写时要注意。

答案 

第2题

●交流展示

班 长:今天,我们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同学们讨论。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

一组代表:“生物钟”这个名词使我十分着迷。课后,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我知道: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人也像动植物一样,体内存在着生物钟。

二组代表:我在网上查到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如危地马拉有一种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生活在那里的人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同样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它们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不仅如此,连微小的细菌也知道时间。所以,文中写“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三组代表:我们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人类的生物钟跟时钟并不同步。人类生物钟的周期是24小时18分。而植物和其他动物的生物钟的周期与时钟差距更明显,一些动物的生物钟的周期是23小时至26小时,而植物是22小时到28小时。以某种鸟为例,如果它严格按照时钟作息的话,那么当它每天早上醒来觅食时会发现,树上的虫子已经被先飞入林子的鸟吃得差不多了。

四组代表:我们小组搜集了一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写在了问题树上,请大家来看一看。

 

班 长:今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生物钟现象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研究,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查阅资料的能力。希望我们努力学习,发现更多的自然界的奥秘,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口语表达

范例

实验交际范例

组 长:我们今天做了一个小实验并且成功完成。现在我们来说说这个实验吧!

王馨竹:我先汇报一下实验的内容。首先将杯中装满水,然后拿一张纸片按在杯口上,把杯子倒过来。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现象呢?

陈禹彤:先预测一下(同学们有的说杯子里的水会流出来,有的说纸片肯定会掉下来,有的说可能纸片不会掉下来),好,让杜欣俞来说说实验的做法和结果吧!

杜欣俞:把手按在杯口上,接着把杯子快速地倒过来,然后慢慢地把手放开。嘿!纸片牢牢地贴在杯子口上,水居然没有流出来。可真有意思!这是为什么呢?

组 长:实验的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这种情况是大气压力造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科学的奥秘,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探索,逐一找出答案。

成果展示范例

我们小组的实验简单有趣,准备一个杯子,并在杯子里装满水,拿一张纸片按在杯口上。然后把杯子快速地倒过来,慢慢地把手放开。嘿!纸片牢牢地贴在杯子口上,水居然没有流出来。可真有意思!这是为什么呢?告诉你,这是大气压力造成的。

习作表达

范文

有趣的小实验

在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怎样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把一枚硬币取出,不得直接倒掉水槽中的水,并且手不沾水。这可难倒了我们。有的同学提议把水倒掉,取出硬币,老师说这样做违反规则;有的同学提出用一只手将水槽倾斜,在硬币露出来时用另一只手把硬币取出。试验之后,大家发现行不通。这时,老师给我们指点迷津,让大家看书上的小实验,然后组成小组,动手做一做。

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和注释,很快,都领会了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前后桌四人组成小组,积极动手开始实验。

首先,我们拿出一张纸揉成一团,再将纸团点燃,当纸团烧到一半时,快速地将它塞进集气瓶,然后把集气瓶倒扣在水槽底部。这时,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水槽里的水不断向集气瓶里涌,集气瓶不停地“吸水”,直到水槽里的水被“吸干”为止。这时,我们急忙从水槽中取出硬币,大家的手也没沾到水。这个实验真是太神奇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正当我们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一语道破“谜底”:因为纸的燃烧耗去了瓶里的部分氧气,使外面的压力比瓶里的压力大,水就被挤进了集气瓶里。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小实验,既让我们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又让我们了解了科学知识。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