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年级语文(下册) - 9我们的世界—母亲的账单

第1题

解析 “主”读三声,不要读成二声;“意”单独出现时读yì,在“主意”一词中读轻声;“酬”单独出现时读chóu,在“报酬”一词中读轻声。书写时注意“羞”的写法,“羞”的部首是羊字旁,“羊”的竖变成撇,下面是“丑”;“愧”的右部是“鬼”,不要写错。

答案 

主意:办法。 索取:向人要(钱或东西)。 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

第2题

解析 “账、车、知”是翘舌音,读时要注意;“邮”读yóu,不读yōu;“塞”是多音字,在“塞车”一词中读sāi。“愧”书写时注意右部是“鬼”,不要少写“厶”。

答案 

第3题

(1)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妈妈和彼得的账单有什么不同。

●交流展示

小组长:今天,我们学习了《母亲的账单》一文,我为文中妈妈的做法所感动。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文中妈妈和彼得的账单有何不同。

张晓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为文中妈妈对账单的处理方式所感动,妈妈的账单是“0芬尼”,而彼得的账单是“60芬尼”,通过内容和数字上的对比可以看出妈妈对彼得的爱是无价的。

孙丽丽:学完本文,我为文中妈妈的做法所感动,想一下,妈妈每天为我们洗衣、做饭,送我们上学、接我们放学,生病时为我们护理……正是有了无私的母爱,我们才幸福地生活着,母爱是金钱买不到的。

王 明:从文中的账单中可以看出母爱的无私,亲情的可贵,我学会了如何去孝顺父母,如何去关爱他人。

小组长:通过讨论,我们对妈妈和彼得的账单有了独到的见解,从妈妈的账单中可以看出母爱的无私、伟大、可贵。

(2)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答案 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后,会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付出,是金钱买不来的,我只不过帮家里做了几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认为妈妈应该付给我相应的报酬,是妈妈‘0芬尼’的账单教育了我,使我懂得母爱是无价的。”

(3)读完本文后,我想对彼得说……

答案 读完本文后,我想对彼得说:“彼得,读了你和妈妈之间关于账单的故事,妈妈的做法使我深受感动。我相信母爱是无私的,亲情是无价的,有了母爱和亲情,我们会健康成长。你悄悄地把60芬尼塞进了妈妈的口袋里,这种做法也是值得称赞的。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孝顺父母、关爱他人的。”

口语表达

范例

组 长: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日夜辛劳、毫无怨言,那么,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吧!

丁丽丽:我已经十岁了,一有时间我就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服、叠被子等。干家务活可真累呀!就说洗衣服吧,把衣服泡在洗衣盆里,放上洗衣粉,泡上十分钟左右,用手来回搓洗,搓洗干净后,还得漂洗三四次才能干净呢。

张晓亮:说起来很不好意思,我以前从来没帮父母做过家务,后来听到同学们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我也试着做了一点儿,感觉真累呀!我这才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以后,我会在空闲时间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李晓旭:星期天,爸爸、妈妈都不休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了一顿饭给爸爸、妈妈。先用电饭煲做饭,又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了柿子炒鸡蛋和肉炒青椒。我从中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

组 长: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从来不说什么。在这里,让我们真诚地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第一次捣蒜

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平时,他们不让我干这,不让我动那。为此,我斗争过几次,都以失败告终。那天,家里吃饺子,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我终于找到了机会,跟爸爸、妈妈说要帮忙捣蒜。因为实在忙不过来,爸爸、妈妈勉强同意了。能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我非常高兴。

我先开始剥蒜,刚剥了几瓣就呛得我眼泪直流,真想打退堂鼓。但一想到自己开始时的积极性,要是干不好,多不好意思。于是,我坚持把蒜剥完,又把蒜瓣放进蒜缸里。拿捣蒜槌(chuí)使劲往缸里一砸,这些“小调皮”一点儿也不听话,在蒜缸里乱蹦,有的还蹦到了地上。我静下心来,瞅准一个小蒜瓣儿又使劲一砸,可是,无济于事。我真拿它们没办法。这时,我实在坚持不了了,就对妈妈说:“我可不捣了,这些蒜瓣不听话,故意跟我作对。”妈妈笑着对我说:“这样可不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还要认真去做,不能半途而废。来,妈妈教你。”只见妈妈先用一只手捂住蒜缸口,另一只手拿着捣蒜槌,把蒜瓣一个一个压扁,再放入少许盐。妈妈说:“这样可以使蒜瓣和汁掺和在一起,不再向外蹦。再用捣蒜槌捣几下,蒜就捣好了。”我按照妈妈讲的方法一试,果然成功了。

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心血,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心里甜滋滋的。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