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不要

六年级语文(下册)不要 - 课内阅读全练全测

第一题

1.

2.腐蚀 坚毅 轻视 坚持 

3.镭 美丽健康的容貌 不屈的信念和高远的追求 

4.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第二题

1.善于观察,善于研究,就能有所发现,就能成功。 

2.爱迪生观看鸡下蛋的故事。 

3.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一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上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光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霎时,一道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 

解析:这个练习主要是用具体事实来说明“才能来自勤奋”。你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关于这方面的故事,也可以写你所见过的或听说过的有才能的人的事迹,甚至可以写你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是怎样练就的。

第三题

1.重 轻 

2.因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本来。 有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要重,有的却比鸿毛还要轻。 

4.怎样看待生死的问题。 

解析:这段话是《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一开头就提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样一个统领全段的观点。这一观点,既是全文论述的需要,也是这一段的核心论点。全段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观点鲜明。

第四题

1.

2.(1)√ (2)× (3)√ 

3.天堂 寒冷、饥饿、痛苦 

4.两 小女孩在火柴擦燃中产生幻象 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地幸福了 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5.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体会:小女孩死得很凄惨,小女孩临死前感到了温暖,在美好的幻象中微笑着死去。

第五题

1.

2. 揪 拖 揍 戳 

3.A 

4.C 

5.挨打 挨饿 睡不好觉

 

小学教材全练精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