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4雷雨 - 精版答案

字词积累练

一、kā sù pānɡ chānɡ

二、旷野 兴隆 迟钝 闪耀 瀑布 皮鞭

三、隆隆 匆匆 密密层层 潮湿

四、1.汇合 2.广阔 3.瞬间 漫无边际 4.遥远

语句应用练

五、1.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 2.去掉“好像”或“似乎”。

阅读理解练

六、2 1 6 5 4 3

【解析】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调整句子的顺序。

七、1.排比 比喻 2.“时而”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它写出了闪电的状态。 3.加点词语表现了闪电此时的耀眼,突出了雨大。去掉了就不能突出雨大了。 4.B 5.庄稼、雨点和行人。

【解析】“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点”中把雨点比作一条条金线,所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再读句子观察句子的结构你会发现句子用了三个“照出了……”,这符合排比句的结构特点,所以这句话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排比 比喻。

2.先读选文,在文中画出“时而”这个词,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时而”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闪电不定时的重复地划破夜空,因此时而的意思就是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也可以通过查词典写出“时而”的意思,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象闪电出现时的样子和状态,结合“时而”这个词的意思你会发现:这句话因为“时而”这个词写出了闪电的状态。

3.“金线似的”说明雨点很细,这么细的雨点都能看清说明闪电很亮;“狂乱地”和“吃力”说明雨很大。如果去掉这些词就不能表现出闪电的耀眼和雨大了。这就是加上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之后的差别。

4.阅读选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会发现这段话描写的是雷雨来时的景象。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5.精读选文,画出文中描写的雨中的景物,这些景物就是本题的答案。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庄稼、雨点和行人。

八、1.模糊 痴情 2.这样的好孩子谁不喜欢呢? 这样的好孩子谁都喜欢。 3.(1)√ (2)× (3)√ 4.不是亲人。这是一个乐于助人、充满爱心的孩子。

【解析】1.先通过查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清晰:清楚明晰。无情:①没有感情②不留情。 然后阅读短文画出文中分别和这两个词意思相反的词语就是:模糊、痴情。

2.反问句的特点是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然后根据它的特点在短文中画出反问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是: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成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成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语气助词去掉,把问号改成句号。

3.首先熟读短文,然后联系短文内容判断题目的对错。短文写了三次雨花目的是借雨花来赞美那个像雨花一样的孩子,所以第(1)是正确的。短文的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这样来写“一个秋雨淅沥、天色朦胧的傍晚……”,第(2)表述的是“一个春雨淅沥、天色朦胧的傍晚”所以第(2)是错误的。因为在这个特点的环境中发生的这件事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所以第(3)小题的叙述是正确的。因此答案是(1)√ (2)× (3)√。

4.细读短文,你会发现在短文的第4自然段中这样写道“这时,老人和孩子闪进了一幢宿舍楼。过了一会儿,那小孩跑出来,后面还跟着老人的话音:‘孩子,你是哪家的?’”这段描写告诉我们这个孩子和这位老人根本就不认识,所以他们不是亲人。这个孩子在一个下雨的傍晚护送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回家,真是一位乐于助人、充满爱心的好孩子。

表达交流练

九、提示:写前要细致地观察雷雨情景的变化,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富于想象。

【写作指导】这道题要求在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并细致地观察雷雨情景变化,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自己观察到的雷雨情景。

【范文一】

“轰隆隆——”几声闷雷响过之后,黑云像一群奔腾咆哮的野马一层层聚拢而来。黑云越聚越厚,越压越低,好像站在楼顶就能扯一片下来。忽然,“噼劈啪啪”“叮叮当当”铜钱般大的雨点敲打在窗玻璃和屋顶上。一道闪电过后,紧接着“喀嚓!”又一个大炸雷!瓢泼大雨就像天河倒泻一样哗哗地下起来。树枝在风雨中发狂的摇摆,房顶腾起一团团白雾,房檐的水流像瀑布般倾泄下来。不一会儿,街道上,院子里成了一片汪洋。

【范文二】

突然起风了,风吹得晒在绳上的衣服乱摆。风越来越大,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紧接着一声闷雷过后便下起了瓢泼大雨。霎时间,暴雨如注,天地间就像挂上了一道巨大的雨帘。粗大的雨点,狂暴地打在屋顶上,黑沉沉的天像要崩塌下来。闪电无情地撕破了天空的黑云,像一条灵蛇一样转瞬即逝。轰隆隆的雷声仿佛在为这无情的暴雨呐喊助威。呼啸的狂风仿佛要摧毁阻挡它前进脚步的一切阻碍。雨丝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抽打在玻璃窗上……

 

小学教材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