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归类全练全测 - 课内阅读全练全测

第一题

1.齐国无人 没有人才 2.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3.我最不中用 A 4.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A B 5.B

【解析】1.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表面是说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但实际上是讽刺齐国没有人才。

2.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齐国人多到什么程度了呢?“张袂成阴”——“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挥汗如雨”——“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摩肩擦踵”——“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3.面对楚王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表示: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

4.楚王的笑在选文中共出现两次,第一次出现在选文的第二句,第二次出现在选文的最后一句。面对晏子滴水不漏的回击,楚王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是楚王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5.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都能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表现了晏子思维敏捷的特点。

第二题

1.再见了,亲人 2.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出侦察员老王,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3.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刚强 对敌人的满腔仇恨 4.爱 亲密感情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课本内容的掌握。要注意课题中的标点符号。

2.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把握住主要事件。

3.抓住“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这一关键语句到文中寻找相关内容,与之相对的部分是“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这是一个多么刚强的孩子啊,妈妈牺牲了,她没有哭,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了对敌人的满腔仇恨。

4.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第三题

1.羡慕 奖励 2.语言 诸葛亮 周瑜 3.(1)设计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计害人,明知故问。 (2)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不好推辞。 (3)虚情假意地询问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周瑜是以此来刁难诸葛亮。 (4)以“军情紧急”相要挟,欲置诸葛亮于死地。 (5)诸葛亮对完成“造箭”任务充满了信心。 4.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所以想要以“十天造十万支箭”这个任务来加害诸葛亮。结果,诸葛亮竟然答应只要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务。

【解析】1.确定反义词可以根据语境,想象相反意思的词语来思考。比如,与“嫉妒”意思相反的是“不嫉妒”,也就是“羡慕”;与“惩罚”意思相反的是“不惩罚”,也就是“奖励”。

2.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了解。文中大量运用对话来表现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的特点,所以是语言描写。

3.(1)这是周瑜明知故问,明里共商军事,实际上是暗里设陷阱害人。

(2)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让他不好推辞。

(3)周瑜虚情假意地表示自己关心诸葛亮,实则是以此来刁难诸葛亮。

(4)周瑜以“军情紧急”相要挟,意思是如果延误了军情,可没人来救你,实际上就是要置诸葛亮于死地。

(5)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借箭”信心十足,可以完成周瑜交代的“造箭”任务。

第四题

1.② 2.寝食不安 3.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4.示例:有一次,我洗袜子的时候弄得满地是水,妈妈就耐心地为我演示怎样洗袜子。在妈妈的引导下,我学会了很多生活的本领。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弃养”不是断绝母子关系,而是指“母亲去世”。

2.此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抓住重点词素“食”“寝”,结合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可以确定词语为“寝食不安”。

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解题关键是确定时间点——“失去母亲时”的痛苦心情的句子。

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习题,要抓住“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这一关键点,将事件说清楚,说明白。

第五题

1.竟然 凶恶 请求 2.不但 还 3.语言 行为 心理 4.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词语正确运用的能力。一是按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二是正确区分词语的意思进行填空。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毅然”表示坚决地;毫不犹豫地。此处应选择“毅然”。“凶恶”是(性情、行为或相貌等)凶狠恶毒,十分可怕。“恶劣”是很坏,常用于形容天气,环境,也广泛用于形容人的品行、作风等思想方面。在这里形容环境应选择“恶劣”。“请教”是请求指教。“请求”是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在这里应选择“请教”。

2.此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惹那些外国人讥笑,(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里前后两个分句表示递进关系,所以应选择“不但……还……”。

3.文中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话是“语言描写”,和工人们定点、测绘等是“行为描写”,“他总是想”后的内容是“心理描写”。

4.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图、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表现了他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六题

1.僻静 勤勉 2.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 3.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4.我感受到了甲虫们的勤勉。我猜想也许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们奔忙着;也许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激发它们不断地前进着……

【解析】1.在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大多采用寻找相同词素的方法。如“幽静”和“僻静”都含有词素“静”,“勤劳”和“勤勉”共有词素“勤”。

2.选文主要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村民们”的劳动图,是围绕第一句话来描写的。

3.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勤勉”即“勤劳”,小甲虫从很远的地方来,小小的身体推动“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还“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习题,可以从甲虫们在“家庭责任感”“劳动幸福感”“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等方面进行思考。

小学教材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