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归类全练全测 - 课内阅读全练全测

第一题

1.海 陆 空 陆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威武雄壮 2.A

【解析】1.选文的第一句写的是海军,第二至五句写的是陆军,倒数第三句写的是空军。其中重点写了陆军,第二、三、四、五句分别描写了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的情况。阅兵式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的气概。

2.选文最后一句是对场面的描写,当群众看到毛主席向空中招手后,他们也激动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抛上天去,说明群众看到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与激动,所以选择A。

第二题

1.第一层(一位英俊的少年……却总是不掉下来。):写少年的表演很精彩。第二层(最后……惊呆了。):写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失误。 2.B 3.大家没有想到少年的表演会出现失误。

【解析】1.选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根据顶碗少年的表演,可以分为精彩的表演和表演失误两方面。因此,应该在“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这句话前面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的要求是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2.少年最后表演的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到底这组动作有多难?是什么动作呢?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破折号,后面就是对这个难度大的动作的解释说明。所以,这个破折号的用法是表示解释说明。

3.选文的最后一句是:“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由此可以知道,观众已经被少年的精彩表演征服了,谁也不会想到他会失误。所以,观众惊呆了的原因是大家没想到顶碗少年会失误。

第三题

1.老班长的任务是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因为他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三位小战士在他的精神的鼓舞下一定会走出草地。 2.A 

3.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4.“我”要用鱼钩教育后代,让他们懂得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舍生忘死,鼓励后代努力建设祖国。

【解析】1.读选文第3自然段,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可知,老班长的任务是带领三个小战士走出草地。他觉得三个小战士很瘦弱,是自己没照顾好。他觉得没有亲自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也是自己的失误。其实,老班长为了完成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已经尽心尽力了。为了小战士,他已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说明他完成了任务。

2.这个句子是老班长微微睁开眼睛后说的话,所以是语言描写。

3.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用烧红的缝衣针弯成的,他为了给小战士增加一点儿营养,用这个鱼钩钓鱼。为了几个小战士,他自己连一口鱼汤也没有喝,最后牺牲在草地上。所以说老班长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生锈的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4.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对小战士的关爱,是老班长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我”要用这个鱼钩教育后代,让他们懂得革命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舍生忘死,鼓励后代努力建设祖国。

第四题

1.不矛盾。这句话以动衬静,突出了静的程度。 2.不好。如果改为“飘起”,则突出不了高原空旷而又宁静的特点。另外,“飘起”与下文唐诗描写的景色特点不符。 3.B

【解析】1.“四周静寂无声”说明周围很安静;而“只有沉重的水流声,节奏分明”说明能够听出水流声,甚至连节奏都听得出来,这更证明环境的安静,如果环境嘈杂是没法听到水流声的,所以这句话并不矛盾,水流声衬托了周围的静寂。

2.首先,把“升起”换成“飘起”并不好,因为文中写的是“一两柱淡淡的炊烟”,“柱”给人以立体的感觉,而“飘起”是飘散的形态。其次,把“升起”改为“飘起”也没法突出高原空旷而又宁静的特点。最后,下文“大漠孤烟直”中的“直”说明这里的炊烟是垂直升起的,而不是袅袅飘起的。如果更改,就与下文产生矛盾。

3.通读选文,从文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知道,这段话是描写“黄河夕照”的景观的,所以如果给这段话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就应该选择B。

第五题

1.B 2.(1)壮烈豪迈 (2)惊天动地 3.五壮士豪迈的口号声 五壮士甘愿为人民壮烈牺牲的崇高精神 4.五壮士英勇地跳下悬崖。

【解析】1.可以根据选文的内容用排除法,很明显,选项C是不正确的,因为现在五壮士已经在狼牙山峰顶了,诱敌上山是接受任务之后的事件。选项A是峰顶歼敌,这部分选文没有描写歼敌的激烈场面,所以选项A是不正确的。选项B描写的正是战士们跳崖前的情景,正是选文最后的一个精彩场面,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2.首先要读一读两个词语的意思,对这两个词语有一个模糊的认识,然后通读选文,找出含有相近意思的相关词语,结合语境理解一下,再写出来。

3.联系上文知道“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豪迈的口号声。这声音充分体现出五壮士甘愿为人民壮烈牺牲的崇高精神。

4.可以运用连词法概括主要内容:五壮士英勇地跳下悬崖。

第六题

1.入夜,“我”在山中听到的泉声。 2.听觉 泉声 3.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像琵琶一样清脆;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

【解析】1.可先理清选文脉络,提炼出每层的意思,接着根据选文主题、大意作必要的补充,概括主要内容:入夜,“我”在山中听到的泉声。

2.从“那像……”这组排比句可知,作者是从听觉入手,把泉声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3.作者形容深夜山中的四种泉声,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作者用不同的乐器声音来说明四种不同的泉声。

小学教材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