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 - 29 古文两篇

第1题

(1)朗读课文。

解析 《司马光救友》是一篇记叙文,朗读时,要根据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读出不同的语气,如,“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矛盾》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展开故事情节,揭示寓意的。所以,朗读时,要把握好人物的语言,卖矛和盾的人的话应读出夸耀的语气,另一个人的话应读出质疑的语气。

答案 ①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足/跌没水中↘,众/弃去↗,

/持石//破之,水迸↘,儿/得活。

 

②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解析 学贵有疑,读书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结合注释试着解决,如果不能独立完成,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第2题

答案 《司马光救友》: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体会到遇事要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矛盾》: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攻破它。一会儿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戳穿。”一个人反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人回答不上来了。这个故事比喻语言或行动前后不一致或相互抵触。

第3题

解析 《司马光救友》一文只有一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按照这个顺序背诵。《矛盾》一文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卖矛与盾的人的语言,先夸耀盾,再夸耀矛。第二自然段讲的是另一个人的话,指出了卖矛与盾的人的语言前后抵触,使卖矛与盾的人无话可说。背诵时,可以先掌握人物的语言,再背诵全文。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