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 - 13 表里的生物

第1题

解析 默读就是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无需将文字转化为声音。我们默读课文时,应做到“一用两不能”,即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小声叨念,“出声”则影响阅读速度,“用手指文章”则影响眼睛的扫视幅度。另外,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默读速度。

第2题

(1)作者对表里的生物那样感兴趣,充满好奇,请举出文中语句来体会。

答案 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蝎子是多么丑恶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2)“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答案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意识到自己的幼稚,明白了父亲的表里没有蝎子,也明白了表里为什么会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也就不再说了。

第3题

(1)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童年的你也有过这样的发现吧?请你说一说。

解析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每个人在童年时都会对很多事情充满疑问,自己回忆一下,也可以问问父母,再说给大家听听。有兴趣的也可以仿照作者的表达特点,写一写自己童年的疑问及有趣的发现。

答案 我发现家里养的一条鱼会嚼石头,嚼几下,再吐出来。后来知道这条鱼的牙齿太软了,如果不嚼东西,牙齿的锋利度就会减退。

我发现鸟和狗也可以做朋友,原来两个相差很远的动物也可以友好相处。

(2)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分号前后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文中还有一个这样的句子,请找出来读一读。

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解析 弄清分号前后两个分句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分号是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表示并列关系。再用心读一读这句话,分号前写“我”的蟋蟀、蝈蝈儿和鸟儿,分别在钵子、葫芦和笼子里。分号后写父亲的小蝎子在表里。这两个分句表达的都是“什么在哪里”。

答案 并列关系。“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第4题

解析 读这组词语应注意读准字音,如,“蟋蟀”的“蟀”读翘舌音;“齿轮”的“齿”也读翘舌音;“玻璃”读bō li,li不要加声调。读题目中的句子时,仍要注意易错的音要读准,还要多读几遍。如,“拨”读bō,不读bē;“钉”读dìnɡ,不读dīnɡ;“似”读shì,不读sì。还要注意断句。如:“……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