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 - 26 将相和

第1题

朗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再分别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1)朗读课文。

解析 本文以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讲述了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朗读时,要根据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语言描写和心理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

答案

(2)简要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再分别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答案 第一个故事是讲秦国强大,常常欺负弱国。当秦王得知赵王得了无价之宝——和氏璧后,就想得到它,并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然而当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到他面前时,他却言而无信,幸亏蔺相如机智勇敢使和氏璧失而复得。第二个故事是讲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到渑池会见。秦王要赵王当场为他鼓瑟,以此达到侮辱赵王的目的,蔺相如却反逼秦王击缶,为赵王挽回了面子。第三个故事是讲蔺相如因为屡次立功,深得赵王的信任,武将廉颇却十分不服气,处处找蔺相如的麻烦,但蔺相如深明大义,不与廉颇计较。最后蔺相如的行为和言词感动了廉颇,廉颇身背荆条上门请罪,两个人重归于好。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第2题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说说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做题目。

答案 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产生的矛盾才有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前两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结果。“和”字是题目中的关键字,它是事件的核心和线索,三个故事之间前有因,即“完璧归赵”事件中蔺相如立功,“渑池之会”后被封为上卿;后有果,即“负荆请罪”后将相和好如初。所以,“将相和”这个题目是点睛之笔,将内容与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3题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答案 我最喜欢廉颇这个人,因为他不但英勇善战,而且能知错就改。他是一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将,当蔺相如职位比他高时,他不服气,就故意找蔺相如的麻烦,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可当他得知蔺相如回避他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时,他知道自己错了,便主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呀!

第4题

读读写写。

赵国 完璧归赵 撞碎 胆怯 廉颇 推辞 削弱

解析 读这组词语时,注意翘舌音“赵、撞”;不要将“怯”读成què;“颇”的韵母是o,不要读成e。写词语时要做到正确、工整、美观,“廉”的笔画较多,注意重点记忆。

☆ 几个同学自由组成小组,任选课文中一个故事,编成剧本,在班上表演。

解析 编的剧本,可办成小报或专刊进行展出,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进行表演。在编剧本时,先设计好人物、场景、台词、服装、道具,安排好剧中的人物角色,设计好每个动作,为表演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