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归类全练全测 - 课内阅读全练全测

第一题

1.A 无畏与悲壮 2.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稳地立着 仰着头挺着胸 3.英勇跳崖 4.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5.指五位壮士豪迈的口号声。 体会到五位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党的忠诚。

【解析】1.回答此题应仔细阅读语段,结合语境来理解和分析人物的行为。通过阅读可知,班长马宝玉的动作应该是“激动地说”“砸碎枪”“走到悬崖边上”“跳下深谷”。这些动作体现了壮士面对死亡态度从容,坚定无畏;同时也表现了在弹药用尽、身临绝境、无法继续痛击敌人时,只能选择为革命献身的悲壮。

2.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理解文中词语既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又要结合语境。

3.选文主要写了五位壮士跳崖时的英勇表现,可以根据这个主要意思概括为“英勇跳崖”。

4.“惊天动地”的意思是“形容声音洪亮”。“气壮山河”的意思是“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5.“这声音”指的是五位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从“这声音”中可以体会到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第二题

1.一片浅蓝 出现了一道红霞 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太阳的小半边脸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2.太阳升起 负 冲 跳 3.示例:一切灿烂辉煌的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是漫长的,十分辛苦,但只有经历这样的付出,才会得到令人瞩目的成就。

【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清太阳升起前天空的颜色、红霞的变化和太阳升起的过程。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写了日出前天空的颜色和红霞的变化:一片浅蓝→出现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第三自然段写太阳升起的过程:出现小半边脸→一纵一纵慢慢使劲向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

2.选文第三自然段写了太阳升起的过程,既写了太阳形状的变化,又写了太阳颜色和亮度的变化。第二、三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慢慢向上升的过程,表现了太阳露出水面的动态;“冲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写出了太阳跳出海面升到空中时光辉灿烂的奇景。

3.太阳升起的过程体现了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冲破”表现了太阳上升时的困难和需要付出的努力。而经历这个奋斗过程的结果是升起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这代表了努力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第三题

1.屋子 地洞 2.第一层(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层(第三、四自然段)。 3.看到的: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带子似的闪电一划;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 想象的: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4.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5.(1)只有一个的;独一无二的 安慰 (2)夏天阵雨来临时   夜晚孩子们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 6.带走春天的,也许是炎炎的烈日,也许是葱茏的草木,也许是甜甜的西瓜。

【解析】1.“地洞似的屋里”运用了比喻,用幽暗漆黑的地洞来形容木板窗被关闭起来的屋子,形象地再现了屋里的黑和静。

2.第一、二自然段写夏天阵雨到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三、四自然段写孩子们晚上被逼着上床睡觉时,天窗又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3.第二自然段用“你会看见……你会看见”和“你想象到……你想象到……”分别描写了孩子们在夏天阵雨到来时看到和想象到的情景。第四自然段中,孩子们由看到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烁的星、千变万化的云彩;由看到的一条黑影想象到“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恶霸似的猫头鹰”。

4.选段分别写了夏天阵雨到来时和孩子们被逼着上床睡觉时,天窗是他们唯一的慰藉,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外面的情景,并展开无穷的想象。这两部分意思都是围绕“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来写的。

5.应结合语段来理解词语。乡下的孩子们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只有透过屋顶上的那一个小小天窗看到外面的情景,由这些情景产生丰富的想象,让被禁闭起来的自己心灵能够飞翔。除此以外,孩子们再无其他乐趣。因此这里的“唯一”表示“只此一个;独一无二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安慰,是孩子们的“慰藉”。

6.本题要求写一个排比句,造句时要注意排比句的特点: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句子。

第四题

1.(1)× (2)√ (3)√ 2.推己及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用这样的思想来对待别人。当我们有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应该想到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别人也不喜欢,或不愿意去做。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为主,要考虑到别人,这样才能对人公平,大家才能和谐相处。

【解析】1.(1)从第一自然段可知,《论语》是孔子的弟子编纂的,记录孔子平时言行的书。(2)从第二自然段可以推测出,有许多成语来源于《论语》。(3)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从这一处世准则可以看出,孔子非常重视个人修养。

2.选段最后一句点明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概括成成语“推己及人”。

3.选段中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要求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教育我们,做人应有宽广的胸怀、足够的爱心和对别人的尊重、体谅之心,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别人。

 

小学教材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