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 - 11 推敲—贾岛推敲

第1题

朗读。

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解析 读好文言文的关键是断句。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dòu)”。断句的前提是领会通篇文章。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

答案 贾岛/赴举,在京师,一日于/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又欲“”字↗,炼之⌒未定↘。于/吟哦,引手作/之势↗,观者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岛不觉行至第,尚为手势/↘。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所得诗句,“”字与“”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久之↗,谓岛曰↗:“‘’字佳↘。”遂/⌒而归,论诗道↗,留连累日↘。

第2题

思考与交流。

1.结合注释读懂这篇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答案 贾岛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城里。有一天,他骑在驴上吟出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起初想用“敲”字,又想改为“推”字,反复琢磨,但始终定不下来,在驴背上一边吟诵一边思考,并伸手做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路人都觉得他奇怪。这时,代理京兆尹官职的韩愈的仪仗队走了过来,贾岛不觉走到了仪仗队的第三节。随即被人带到韩愈面前。贾岛说:“我吟得两句诗,正在琢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更合适,还没有定下来,精神都集中到诗句上了,没有来得及回避大人的仪仗队。”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停下车马思考了很长时间,然后对贾岛说:“‘敲’字更好。”说完,他就和贾岛并骑而行,谈论作诗之事。贾岛在韩愈家连续住了很多天。

2.如果感兴趣,小组分角色表演文中的情境,体会“推敲”的含义。

解析 课文中主要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贾岛,一个是韩愈。表演时,可以忽略“于驴上”,但一定要注意贾岛的动作和语言:念着诗句,然后“引手”作推敲之势。此时韩愈的“车骑方出”,贾岛不觉行至其间,动作不停,表现出“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的意思。后来到韩愈面前,详细说明情况,最后同韩愈一同而归。而韩愈呢?则要注意他“立马久之”。除了课文中的情景外,还可以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出一些动作和语言,只要不和故事的基本情节相悖即可。

答案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3.讨论。

(甲)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敲”字到底“佳”在什么地方。

(乙)好!我先来说说“敲”字好在哪里吧!

答案 “敲”是在静静的月夜出现了声音,颇有诗意,比无声无息地推好得多。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现象,刻画出了环境之幽静,动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若用“推”,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第3题

拓展与运用。

选出一篇自己的习作,推敲词句,把推敲前后的内容加以比较,说说自己的体会。

解析  这是一次习作修改的实践。首先要正确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这方面的知识在五年级时学习过;然后明确此次修改的重点是推敲词句。修改之后进行比较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体会推敲前后的不同。

第4题

积累。

查找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读一读。

答案 《题李凝幽居》的全诗是: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