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山里的先生来到水乡,朋友请他吃菱,他连壳嚼。朋友说:“不行,得去壳。”先生充内行说:“知道,我喜欢连壳吃,连壳吃,清火解毒。”大家问:“你那里也有?”他回答说:“山前山后都有,多的是。”大家捧腹。
学习,可不能像这位山里先生吃菱,既不虚心求教,却又自以为是。要获得知识,必须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是“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学问学问,学了要问,学与问相辅而成。不学无以生疑,不问无以释疑。释其一疑,便长一智。口不常问,心便常闷。学既不可缺,问又不可少。不以疑难细小而忽视问,不以问题浅易而不屑问,更不因怕失身份而耻于问。多问不怕烦,肯问不怕羞,存疑要问,一知半解更要问。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肯学者须肯问,所以,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要具有“学问”,不仅要“肯问”、“不耻下问”,而且要“善问”。遇事犯难不要急于发问。要先问己,后问人。问己,则反复思考,开动脑筋;问人,则受人启示,沿路攀登。自己不动脑筋就乱问,收效甚微。“多问”不是“乱问”,若是问之皮毛,则仅懂其肤;若能问之“经络”,则懂其全局。故学有目的,问有中心,既要问得准,又要问得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要满足于“知其然”,要竭尽全力“知其所以然”。俗话说:“不问路,会迷路。”行路如此,治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