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杭州

责任编辑:Ice 发表时间:2015年03月18日 10:57 浏览次数:5718
No.A65376

苏轼在一首诗中曾经写过“我生如飞蓬”这句话,的确,这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恰当的象征,从去杭州赴任开始,苏轼不停辗转,直到老死也没在一个地方住过三年以上。

当时的杭州已被称为“人间天堂”,这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一来杭州就写道:“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不只因为此地有美丽的山丘,森林,湖泊,大海,热闹的市街,壮观的寺庙,也因为当地人民都很喜欢他,他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这里有南方人快乐的天性,有诗歌有美人,人们敬爱这位年轻的名诗人,欣赏他冲动、热情和无忧无虑的个性。美景启发他的灵感,此处柔婉的魅力更抚慰了他的心灵。杭州赢得他的青睐,他也赢得杭州人民的爱戴。他所担任的官职,使他没有机会为人民多尽力,但他诗人的身份足以令人民喜欢他。他被捕的时候,杭州人纷纷在街上设龛(kān)拜祭,替他解灾。他走了以后,南国的美景和温情一直令他魂牵梦萦。

18年后他再回杭州任太守,对本城建树极多,在杭州人心目中留下了不朽的回忆,现在的杭州人甚至不承认苏轼是四川人!

苏轼的心情,漂泊的魅力,爱情和欢乐都与西湖百分之百连结在一起,该地的诗情和他的作品互相找到了最好的发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短短的四行诗,可以说代表了西湖所有的景色与变化。这首诗,成了公认最好的咏西湖诗。苏轼在杭州三年,无日不在山水之间,他甚至连辩讼决案等公务也在西湖办理。随着政治上的日益不得志,他对杭州的这种深情也与日俱增:

 

“山与歌眉敛(liǎn),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yí)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这是《南歌子》词中之一,写的是宋时杭州的名胜十三楼。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景物作细致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词中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古扬州的竹亭与十三楼对比,省却许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另外,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耐人品味。

杭州是苏轼理想的“人间天堂”,以至每一次因公事而暂时离开,他都会恋恋不舍。熙宁六年(1073年)冬天,他被两浙转运使派往常州、润州等地赈济灾民,直到第二年入夏才回杭州,这是他离开杭州时间最长的一次,眷念之情自然更为深切。

亲,发现文中的错误不要不好意思告诉我们,纠错成功,你将获得50~200个金星币的奖励哦~ 我要纠错

声明:本内容为金星教育原创或整理,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违者必究!

上一篇: 西湖美
下一篇:
返回〖古诗两首〗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