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生于武汉。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文学翻译家。1921年生。湖北省广水人。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1962年至1964年,应台静农和徐复观教授的邀请,分别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任中国现代文学副教授,同时进行创作。1964年被迫离开台湾,旅居美国,应聘至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工作,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翻译,并与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于1967年在爱荷华大学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爱荷华,在安静的环境里写作,并进行讨论、旅行,一起生活四个月,作文化交流。因为她和安格尔的这个创举,在1977年曾被三百多名世界各国作家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金候选人。1978年夏,与丈夫及女儿一同回国探亲。她现为“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并教爱荷华大学的“翻译工作坛”。自五零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主要作品
自五十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中篇小说《葛藤》等。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等。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其中《人,又少了一个》作者通过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尊严,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
写作风格
聂华苓已出版的书,包括小说、散文、翻译及评论文章,在台湾、美国、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文地区出版,并有作品在美国、印度、意大利等十多国发表。《桑青与桃红》英译本《Beacon Press》更在一九九○年获得“美国书卷奖”(American Book Award)。彭歌曾说她“作品中的广度,已走出自我中心的范畴,作品的深度,则超越了眼睛的观察而至于心灵的感应”。
所获荣誉
获美国三个大学荣誉博士学位:University of Colorado, University of Dubuque,Coe College。
1982获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翻译顾问委员会委员,1980年代。
美国纽斯塔(Neustadt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国际文学奖评判委员(1981 ~1982)。
美国飞马国际文学奖(Pegasus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顾问(1987~1988)。
北京广播学院荣誉教授(1986)。
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1988)。
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1989)。
波兰文化部所颁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1992)。
名言
生活不是诗,而是一块粗糙的顽石,磨得人叫痛,但也更有光彩,更为坚实。人的一生都会沾上一些黑点,只要我们在适当的地方将黑点调节起来,加上休止符,黑点就变成了一首美丽和谐的音乐。 ——聂华苓
著作书目
葛藤(中篇小说)1953,台·《自由中国》社
翡翠猫(短篇小说集)1959,台·明华书局
失去的金铃子(长篇小说)1960,台·学生出版社;1964,文星,1977,大林;1980,人文
一朵小白花(短篇小说集)1963;文星
梦谷集(散文集)1965,港·正文出版社
沈从文评传(评论,英文)1972,纽约Twayne Publishers
桑青与桃红(长篇小说)1976,友联;1980,中青
王大年的几件喜事(短篇小说集)1980,港·海洋文艺社
台湾轶事(短篇小说)1980,北京
三十年后(散文集)1980,福建人民
爱荷华札记(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散文)1983,香港三联
千山外,水长流(长篇小说)1985,香港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