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母亲能教他读《汉书》。由于家庭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刻苦学习,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的诗、词、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的词有三百多首,与诗相比,他的词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它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诸如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诗人所惯用的题材,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唱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象和周瑜等英雄人物形象,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其中流露的“人间如梦”的消极思想掩盖不了诗中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一心要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想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幻想琼楼玉宇的“高处不胜寒”,再转向现实,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苏轼词在语言上改变了花间派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收陶潜、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入词,并适当地运用某些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为了充分表达内容,有时甚至突破了音律上的束缚。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表现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感情和坦率开朗的胸怀,在词坛上异军突起,令人耳目一新,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感动天地的《窦娥冤》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最杰出的代表作《窦娥冤》,是个感人的悲剧。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窦娥冤》“最有悲剧的性质”,“即列之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
《窦娥冤》的主人公窦娥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她三岁就失去母亲,跟随一贫如洗的父亲从长安流落到楚州,年方七岁,又被父亲为抵偿债务卖给蔡婆做童养媳。窦娥十七岁与蔡婆的儿子成亲,刚过三年,丈夫又不幸去世。这对她确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正如主人公自己悲叹地说的那样“命好苦也”。但这远不是她悲惨命运的终结,更惨痛的悲剧随着地痞流氓张驴儿闯进她残破的家而展开。蔡婆到郊外向赛卢医索债,赛卢医谋财害命,企图勒死她。地痞流氓张驴儿父子救下了她,并以此为借口住进蔡婆家,三番五次要挟这两个寡妇做他们父子的老婆。窦娥坚决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张驴儿为了霸占窦娥,妄图毒死蔡婆,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诬窦娥。窦娥以为官府“明如镜,清如水”,会主持公道,替她洗冤。但是,审案的楚州太守是个见钱眼开,草营人命的糊涂官,他滥施酷刑,逼窦娥招认毒死公公,并将窦娥判处死罪,押赴市曹斩首。窦娥的悲剧是元代千千万万善良无辜的人民生活遭遇的集中反映,也概括了当时无数下层人民屈死的冤案,所以说,窦娥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关汉卿塑造窦娥这一悲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种种罪恶,也表现了正直善良的劳动人民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