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一年。日本侵略军进攻,国民党反动派封锁。但是,随着生产的大发展,很多困难都被克服了,就是纸和笔严重缺乏。谁要有个像样的本子,有支铅笔,那真是比什么都珍贵啊!
连部小文书有一支毛笔、一支铅笔、一小卷办公用的麻纸。这两支笔,他一天到晚揣在怀里,别人要看看,他都怕看坏了,不让人看。至于那一小卷麻纸,更是不准别人摸。行军时天下雨,他把小雨布、衣服铺开来,像包娃娃似的把麻纸裹上,紧紧抱在怀里。有些同志写家信,向他讨张麻纸,不知要费多少口舌。他总是唠叼着:“唉呀呀,我的好同志,纸困难呀!熬熬吧。等革命胜利了,咱们有了很多很多的造纸厂,发给你一百令纸,叫你一天写一封信……”话虽这么说,但是遇到那些缠着不放的同志,他还是会小心地打开纸卷,用指头捻出一小张,不过还要啰嗦几句:“省着点用,下次不能向我要了,你看,就这么点了,还要办公,画表格……”
有一次,不知哪位爱动脑筋的同志,发现桦树皮可以代替纸。大家便纷纷去剥桦树皮。从此,每个人都有了桦树皮小本本。不久,又不知哪位发明家发明了用子弹造钢笔。于是,这种“新式钢笔”一天天多起来了。
一天,连部文书扯着嗓门喊道:“买铅笔的回来了!各班到连部去领铅笔啊!”
大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一齐跑到连部。只见指导员正拿着菜刀,把一支支铅笔切成两截。“同志们,”他一面切一面说,“这回买来的铅笔可不少呀,两个人能分一支。拿去省着点用,学写字的时候,先在地上划,学会了再用铅笔抄。”
从此,全连每人有了半支铅笔,谁也不嫌少。每人都按指导员教给的办法做了支木笔,削得尖尖的,和那半截铅笔一块装到口袋里。上文化课学生字,先用木笔在地上划,划熟了,再用铅笔抄到桦树皮的小本本上。
一个桦树皮小本本,半截铅笔,是多么珍贵的纸和笔呀!大家就用这样的纸和笔,努力学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