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有位大文学家,叫宋濂。他做官非常清廉,从不贪财,他怕因贪财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宋濂曾经在自己家的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宁可忍饿而死”;下联是“不可苟利而生”。他用这来表明他的为人原则。
宋濂文章写得好,书法造诣也很深。常有人找他写字做文。对来求他写字做文的人,宋濂并不是有求必应。来人如果品行端正,他愿意分文不取,写了白送;如有品行不端,口碑不好的,即使当朝权贵,以成堆金银为报酬,他也决不肯写。
由于宋濂的名气很大,外国来使也多希望得到他的笔墨。
一次,一位外国使者前来拜见,言谈中表示,想请他做篇文章,并提出赠银百两为酬。宋濂对使者以礼相待,但对取酬做文一事,却始终没有应承。
事后,皇帝知道这事,问宋濂:“以百两白银换取一文,可谓不薄了,你为什么拒绝不写呢?”宋濂说:“堂堂明朝大臣,接受小国钱财,我国尊严何在?故臣不愿以文换银。”皇帝听了,大加褒奖。
宋濂的品格,赢得了世人的赞赏。正人君子都对他十分敬佩,把他作为自己砥砺情操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