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艺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即有风筝的记载,《墨子》中说:“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下。”到明清风筝已在城乡普及,并且出现了以北京风筝、天津风筝、潍坊风筝为代表的三大流派。
1.北京风筝:从明代开始,风筝已成为宫廷和民间的共同娱乐品。《北京竹枝词》中写道:“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曹雪芹不仅是文学巨匠,也是一位风筝专家,他除了在《红楼梦》中留下了“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离别”等风筝诗外,还写了一本阐述风筝扎制工艺的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北京风筝的扎制风格受此书影响较大。“风筝哈”是北京风筝的代表,第一代哈国梁是著名的清朝民间风筝艺人;第二代哈长英制作的风筝曾在1903年纽约博览会上展出,1915年获美国旧金山博览会银质奖;第三代哈魁明于40年代在北京开了“哈氏风筝店”;第四代哈亦瑜现在是北京市美术公司的副厂长,使哈氏风筝不断创新。
2.天津风筝:天津风筝受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筝魏”是天津风筝的代表。其创始人和继承人在风筝的画法上借鉴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特点,使人物风筝别具一格。他们扎制的风筝1914年在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近几年来,天津风筝又在吸收国画、版画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的图案大放异彩,现已行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3.潍坊风筝: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在原来潍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型工业城市。清代早期这里既盛有风筝、千秋活动。清代陈哑巴和王福斋是潍坊风筝的两位巨匠,他们扎制的风筝一个以扎工精细、外形美观而闻名齐鲁;一个以色彩微妙、形象逼真而远销京津。潍坊风筝的品种繁多,有几百米长的串式风筝,有小的可装进火柴盒里的风筝;有几吨重的需载重汽车拖着放飞的风筝,也有几钱重的风筝。潍坊风筝制作者人材众多,先后有十多位风筝大师,其作品畅销不衰,屡次获奖,从1984年起,潍坊既把每年的4月1日定为“风筝节”,并且定期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