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 - 1 鲧禹治水

第1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讲讲这个故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解析 本文讲述了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了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赞扬了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因此,本文的朗读基调是赞叹与歌颂的,语调是生动、舒缓上扬的。文中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朗读时,语气宜深沉,其中“一片”“淹没”“很多”“苦苦哀求”“毫不理会”等词语重读,突出灾难深重。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读鲧偷出息壤治理了洪水这一自然段,语气应充满敬佩;读天帝知道鲧偷取息壤后杀死鲧这一自然段,语气悲愤,语调凝重。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读大禹治水这部分,语气应充满赞颂和敬佩,语调舒展上扬。

答案 

朗读符号说明 /表示时间停顿较短;∥表示时间停顿略长;⌒表示语气延长;~表示颤音;△表示末尾一字是韵脚;·表示重音;↗↘分别表示声调微升和声调略降,突出抑扬顿挫感。

注:本册书一律采用此种朗读符号。

(2)讲讲这个故事。

解析 讲述前要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把握故事的重点。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鲧禹治水的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出来。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完善、丰富故事情节,使讲述更生动。

第2题

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父子俩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他们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答案 (1)鲧禹父子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决心帮助人们,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所以治理洪水。

(2)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导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他们共同的精神是:善良、勇敢、坚韧不拔、为民造福、无私奉献。

第3题

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解析 带点词分别是方位词“南、北、西、东”,时间词“十三年”和副词“终于”。从方位词可以看出地域的广阔;时间词显示了时间的长短;“终于”则需要结合词义来理解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答案 见第10自然段第1个句解。

第4题

读读写写。

一片汪洋 息壤 滚烫 汗流浃背

解析 “息壤”的“壤”读rǎnɡ,不读yǎnɡ;“汗流浃背”的“浃”读jiā,不读jiá。“壤、滚”的“”不要写成“”;“壤”还要注意“”,最后一笔为提;“烫”是上下结构,注意上大下小。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