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 - 21 再见了,亲人

第1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什么以“亲人”相称?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在漫长的岁月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回忆往事,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大娘为了救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了救志愿军叔叔失去了妈妈,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炸断了腿,这都足以表达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谊,这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同时,在这片土地上也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当然,还有长眠于地下的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所以朝鲜人民也称志愿军为“亲人”。

第2题

文章采取面对面向“亲人”倾诉的形式,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真挚、浓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出来。

解析 本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说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小金花,如对晚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在车站送别这部分,要读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第3题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查找有关资料,说一说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是怎样抛洒热血英勇奋战的。

答案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遵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例如邱少云,他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中午,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人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