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 - 25 再见了亲人

第1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解析 本文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朗读基调是深情舒展、荡气回肠的。语气亲切感人,语调跌宕起伏。文章开头情真意切,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表现出朝鲜老大娘和志愿军的深厚情谊;第2自然段,要把小金花对敌人的“恨”和对志愿军的“爱”朗读出来,语气上形成强烈的对比;第3自然段,读好反问的语气和肯定的语气,充分体现出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第4~6自然段,读出呼唤的语气,体现出眷恋之情。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且语气要加重。

答案

(2)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答案 课文写到了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小金花救出侦察员老王,却失去了母亲;大嫂为志愿军战士挖野菜,被炮弹炸伤。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也可以体会到他们的亲情、真情和深情。

第2题

课文中有不少句子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如: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答案 作者用一个感叹句直抒胸臆。“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这里的“雪中”指战士们所面临的困境。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答案 这句话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运用反问,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上,还是在语气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

第3题

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答案 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都用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用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中间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组成的,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4题

背诵喜欢的段落,并把使自己感动的词句抄下来。(略)

小练笔 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解析 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在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战士追述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会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次小练笔就是从朝鲜人民的角度,来写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可以是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的叙述,也可以是其他人的叙述。写时,应联系自己收集到的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感人事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