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镇被一条月牙形的小河拦腰截断,分成了两半,一条小船便成了河两边的人们来往的主要工具。无论春夏秋冬,风吹雨打,潺(chán)潺的河水总是倒映着一条小船繁忙的身影。
摆渡人叫王老五,今年50多岁。他孤身一人住在河边那间低矮的瓦房里,长年的起早摸黑和风吹日晒,使他那满是皱纹的脸变得又皴(cūn)又黑。王老五的摆渡生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水牛镇的人已经不记得了,他们只知道,水牛镇离不开王老五。
王老五每天立在船头,两手拢成喇叭状,朝岸上一声声地吆喝。人们三三两两地上船,等坐满了便开船了。王老五娴(xián)熟地摇动双桨,哗哗的河水从船舷悠然划过,溅起一片轻盈(yíng)的浪花。高兴时,王老五还会哼上一段花鼓调,那老腔老调在河上久久萦绕,灌醉了满河流水,逗乐了满船乘客。就这样,王老五和他的小船,伴着水牛镇的人们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忽然有一天,王老五在河边贴了一张告示:凡过河者收费一角。这一招太突然了,全水牛镇的人一下子被弄蒙了。昔日恬静的小河上飘起了七嘴八舌的议论。有人说,王老五掉进钱眼儿里去了;有人说,不出两年,王老五准成万元户;也有人说,过河收钱太不讲道德了。尽管人们不愿意掏钱,可是也没有人拒不交钱。总不能每天都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议论很快便过去了。
王老五对人们的议论并不理会,对那大把大把的角票也懒得看上一眼,收桨时只一股脑儿往当胸的小破袋里一塞。高兴时,仍然会哼上一段花鼓调。
有一天,几辆卡车开进了水牛镇,一群人从车上跳下来。这可惊动了水牛镇,人们纷纷跑来看热闹,嘁(qī)嘁喳〔chā〕喳说个没完。一打听,才知道是来镇上建桥的。闭塞的水牛镇欢腾了,镇上人的夙(sù)愿就是能有一座桥,如今总算能如愿以偿了。有人就幸灾乐祸地对王老五说,河上有了桥,你的财源可就要断了。王老五并不答话,只是呵呵地笑着。
开工典礼那天,空前的热闹。领导在讲话时告诉大家,王老五为建这座桥捐了款。乡亲们听了这话忽然明白了什么,都非常感动,于是四下寻找王老五。这时有人喊道:“王老五到城里儿子家去了,还当上了义务交通协管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