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生活在越来越舒适的人工气候下,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身体的自然抵御能力不断下降,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天气感觉性。所谓天气感觉性是指现代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口(在发达国家约占总人口的50%-70%)对天气变化,特别是坏天气的刺激反应强烈,表现出种种不适症状: 疲倦、身体虚弱、神经过敏、情绪低落、工作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头痛、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质、易激动、肠胃功能紊乱、痉挛、骨头疼痛、眼冒金星、眼痛、健忘等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因人而宜。每个人对天气变化的感觉不尽相同,除了受遗传的气质影响外,还受到各人的体格及自然抵御能力、睡眠和营养方式、是否吸烟喝酒、有无度假疗养、日常生活节奏以及有无成绩压力、环境污染等的影响。
人体对天气刺激作出反应只反映人体承受外部压力的能力以及反映人体的弱点的所在。本质上讲,天气本身不会致病,但天气却能使原有的慢性疾病加重或缓解。人体因为衰老、慢性疾病等或者因为植物神经刺激阈值降低,常常对天气的刺激较为敏感。由于病体不能进行正常的自我调整,因此病人往往对天气变化或某一特定的天气形势作出过度反应。一般来说,特定的生物天气形势对人体的不同部位的影响(正面或者负面影响) 也不一样。每个人对同样的天气刺激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那么,天气是如何影响人体的呢?一般来说,主要通过下面几个途径: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通过对皮肤表面及肺部的冷、热刺激,人体的物质交换、皮肤的血液流通以及出汗受到调节。
可见的阳光影响人的精神面貌(情绪、积极性、工作效率等)、生物节奏、身体内的荷尔蒙分泌及物质交换。阳光太少使人感到压抑。
紫外线的照射能提高我们的舒适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抵抗力,但也影响我们的呼吸。此外,过多的B-波段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这一点作者将另文讨论。
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和气态有害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使得天气感觉性加强。
大气放电对人的神经系统起作用。雷暴放电有可能改变人的脉搏跳动频率、血压、体内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心电图。
风、雨、雪、雹对人体皮肤表面施加机械力,能引起人们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引起疼痛。
对于人体的天气感觉性,人们并非无计可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采取下列措施有效减缓人体的天气感觉性。
1)多食全营养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2)多参加体育运动;
3)多放松,去除有害的精神紧张;
4)避免过度吸烟和酗酒;
5)根治疾病,避免拖成慢性病;
6)加强锻炼,增加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