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鉴】镜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移动。
【哪得】怎么会。
【如许】像这样。
【为】因为。
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清澈明净,
蓝天、白云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这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这是一首哲理诗,表现了诗人微妙而又愉悦的读书感受。
诗中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的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
这首诗饱含着隽永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说明了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颜真卿《劝学》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4)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他还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
所以如果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还可能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后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无意、无必、无固、无我,则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偏离天道了。